晋江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常识 » 真武庙名人纷至沓来的镇海宝地泉州网
TUhjnbcbe - 2023/4/27 22:42:00
北京哪家医院白癜风最好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

核心提示

真武庙位于泉州古城东部的石头山麓,是一组依山势而建的院落式建筑群。真武庙为宋元时期祭祀真武大帝的道教庙宇,也是古法石港的重要地标。相传,海神“真武大帝”具有镇海、保平安的能力。由是,真武庙在10—14世纪还是泉州官方祭祀海神的场所。如今,这里留下了诸多历史名人的墨宝、楹联及故事。

□记者吴拏云陈小阳文/图

“真武圣殿”匾额,由我国著名书法家虞愚所书。

宋代石雕小狮子憨态可掬

其建筑依山势分布

泉州古城东边的真武庙建于控扼晋江入海口的“石头山”上,与江对岸的紫帽山、罗裳山遥相对峙。真武庙依山面江、坐东朝西,其主体格局形成于10世纪。整组建筑顺应山形逐步抬升分布,重点遗存包括山门、台阶、凉亭(拜亭)、大殿。石头山的西北山丘绵延,与清源山相接,护卫着古城。据《闽书》载,真武庙(殿)建在石头山上,“石头山,与赤城山相连,山尽处有三石杰出,山阴叠石数筍,危如欲坠,寔不可动。目为天石上有真武殿,宋时望祭海神之所……”历史上,石头山地处外港水域进入晋江的最窄处,从石头山上可远眺泉州湾。因此,真武庙位于古泉州外港与内港交界的关键性节点,古时这个区域有著名的法石港,交通便利,码头密集,航运繁忙。

真武庙山门为四柱三间牌楼式门楼,重檐歇山顶,檐下施如意斗拱。山门两边墙壁上分别嵌着砖刻人物画,如太上老君、瑶池王母以及八仙等,栩栩如生。台阶依山势砌筑,有24级,因朝拜者长时间地踩踏,石阶表面已经变得光滑。刚过山门的台阶两侧,还有两头宋代石雕小狮子,憨态可掬。据江口码头与真武庙文物保护所工作人员张章明介绍,真武庙始建于宋代,砖木结构,明清时曾修葺,现在看到的是清代重修后的建筑格局。万历《泉州府志》有载:“玄武庙在郡城东南石头山,庙枕山漱海,人烟辏集其下,为宋郡守望祭海神之所。”真武庙为泉郡道教圣地,有“八闽玄天上帝第一行宫”之誉,在福建道教历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

“吞海”碑是古代泉州人征服大海、以海为生的生动写照。

县令韩岳立下“吞海”碑

登完庙前石台阶,一块天然巨石映入眼帘,石拱出地,宛如龟背。再看上面是一方明朝嘉靖十二年(年)晋江县令韩岳所立的阴刻楷书“吞海”石碑。韩岳,字鲁淙,明代余姚进士,嘉靖十一年(年)出知晋江。他是位很有作为的官员,任内修葺过晋江县学的尊经阁,还自为《记》;泉州郡南的六陡门有次被大水冲坏,韩岳亲往“课督重修”“民蒙其利”。清道光《晋江县志》称赞他“进退有章,容止可法”。民间有说法称,韩岳之所以在真武庙前立“吞海”碑,意指真武大帝一旦显圣,其气势可以吞海。

张章明称,“吞海”碑底座大石酷似龟的形状,而另一边突出的部分像蛇头的形状。这一龟蛇合体的大石一方面符合玄武神的形象特征;另一方面通过与正殿的布局组合关系,附会了泉州民间信仰中真武大帝脚踏龟蛇、法力无边的传说,寓意镇住风浪,保佑航海船舶出入平安。“吞海”碑既是古代泉州人征服大海、以海为生的生动写照,也是泉州海洋文化的历史见证,更彰显了泉州行船人势可吞海的宏大气概。

庙前石埕竖立着一把石刻“七星剑”,据说那是真武大帝的法器,“七星”指的是北方玄武七宿星,象征其“武”;另有重檐八角凉亭一座,呈八卦形,犹似真武大帝的印玺,象征其“威”。在庙的周围,还保留着8株数百年树龄的古榕树,盘根错节,郁郁葱葱,映衬出真武庙的古老与宁静。

大殿神龛内供奉着玄天上帝神像,威而不怒。两旁持戟握剑侍立“四大元帅”,庄重肃穆。

古代祭海的重要场所

真武庙大殿名为“真武圣殿”。真武大帝,原本是中原地区道教神灵系统中“北方(位)”守护神,其信仰传入泉州,因为“北方”在中国五行学说中对应“水”,这个文化属性与泉州悠久的海洋文明交融,真武大帝就被泉州人塑造成为“海神”,具有镇海、保平安的能力。真武圣殿立面墙上的镂空石窗,雕着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寓意四方之神灵光普照,保护民众平安。大殿门口左右两侧为龙吟虎啸壁。来到大殿中,举头一看,上方悬挂着鎏金大字“掌握玄机”。大殿神龛内供奉着玄天上帝,神像披发仗剑,着黑衣、踏龟蛇、执黑旗,威而不怒,雄视大殿。两旁,持戟握剑侍立“四大元帅”(马光华、赵光明、温峤、关羽),目光炯炯,庄重肃穆。

泉州市文博研究员陈鹏鹏表示,真武庙所承载的海神信仰是宋元时期商人群体从事海洋贸易的重要精神寄托,同时该庙又是泉州古代官员祭海的重要场所,体现了*府对海洋贸易的鼓励与推动。南宋大儒真德秀任泉州太守期间,曾亲至真武庙祭海,其撰写的《真武殿祝文》,收录在传世之作《真西山文集》中。祭文内容描述在真武庙祭祀海神真武大帝,祈求真武大帝消除江海之上的灾害天气,保护商船、海舶航海平安。据载,真德秀上任的第一年——嘉定十年(年),前来泉州港(刺桐港)的海外商舶数量比往年增加了3倍。

殿内真武大帝塑像的基座上保存有“承信郎□光觉奉舍”字样,“承信郎”是12世纪初期(年—年)设置,授予武臣的一个官阶。这个制度一直沿用至13世纪后期(年—年)。文献记载宋代对招徕外国商人做出巨大经济贡献的人员,授予承信郎的恩惠,可见*府对海洋贸易的鼓励和支持。

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延伸,真武庙和香火遍及国内的台湾乃至海外的东南亚地区,仅台湾就有多家供奉真武大帝的庙宇,每年都有不少台湾及东南亚地区信众来此谒祖进香,并奉法石真武庙为“闽台祖庭”。

大殿外屹立着一方清代示禁碑

名人文化拉近与游客距离

真武庙扬名四海,历代名人亦纷至沓来,留下了众多楹联、墨宝。清代翰林庄俊元在山门柱上留下楹联一副:“仰之弥高大观在上;过此以往联步而升。”寓意深长、气度不凡。不仅如此,大殿正门亦有一副对联为其所撰:“脱紫帽于殿前,不整冠而正南面;抛罗裳于海角,亦跣足以莅北朝。”张章明认为,这副对联一语双关。一来,“紫帽”“罗裳”是真武庙面对的两座名山,一“脱”一“抛”,尽显真武大帝的气度,而“不整冠”“亦跣足”则生动描绘出了真武大帝洒脱的形象;此联另有一层含义,即隐射南宋幼主逃难至此的狼狈情景:南宋末年,因元*大举南下,年仅9岁的宋端宗赵昰与弟弟赵昺慌忙南逃至泉州。怎奈招抚使蒲寿庚不愿接纳,拒开城门,幼主一行人流落街头,皇亲国戚们当时是衣冠褴褛、狼狈不堪,后来便在真武庙过夜驻跸,因此,真武庙亦有“圣殿”之称。庄俊元所写的“不整冠”“亦跣足”,同样是在描写当时南宋幼主落魄、可怜的形象。如今,读着这副对联,抚挲旧物,追忆历史,不免令人心生慨叹。

大殿内的那方“掌握玄机”匾额,据说其原匾为清代武状元、福建提督马负书所题。这位武状元马负书并非只是一介武夫,他擅诗书,*务之余乐于出游,对闽南各地名胜古迹多有题咏,今南安九日山上的“九日山”题刻,清源山的“清如许”“鸢飞鱼跃”等题刻,皆出自其手。虽然史料没有记载马负书何时到访真武庙,但想必这位文武双全的提督也是被真武庙传承千年的文化吸引而至的。

大殿正门悬挂的“真武圣殿”匾额,由我国著名书法家虞愚题书;而殿内的“紫金殿”匾额,则是泉籍爱国华侨、书法家、教育家梁披云所书。真武庙还有一段红色的革命历史记忆,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紧邻真武庙的西北边有个法江小学,新四**治部组织部部长李子芳(石狮永宁人),接受*组织的安排,到法江小学来,以教书作掩护,开展地下活动,传播革命思想,就住在真武庙的厢房内。他指导学生成立自治会,还创办了《萌芽》刊物,对当时的进步青年产生了积极的思想影响。张章明表示,真武庙历史底蕴深厚,古往今来,文人雅士登临此地,有的传颂至今,有的则鲜为人知。名人文化亦是真武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拉近了真武庙与游人的距离。

有意思的是,在真武庙大殿外如今还屹立着一方清同治四年(年)的示禁碑,这是泉州官府树立的保护环境的碑刻,严禁入山开采山石,砍伐树木。此碑说明地方管理者及民众历来重视遗产环境保护,这种优秀的传统风俗一直延续至今,形成珍惜遗产、保护遗产的良好社会风气。

1
查看完整版本: 真武庙名人纷至沓来的镇海宝地泉州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