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anZheAn
编者按
*宝珍的人生颇为传奇,她的唱腔韵味醇厚,情感委婉细腻,堪称莆仙戏剧界一大代表,被文化部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莆仙戏传承人。《莆仙戏名旦*宝珍》叙述的都是发生在她身上的真实故事,不少事情还是藏在老人心底几十年的秘密!
7月20日起,《莆田作家》新媒体平台()授权连载这部长篇传记文学。连载⑤:
第五章:艺坛逢春
文丨*劲松
本文经授权发表于《莆田作家》,
△剧照《米烂思妻》,右为宝珍,左为陈星火。/年摄
新中国成立后,昔日被人瞧不起的戏子翻身成为剧团新主人,在祖国的“双百”方针指引下,古老的兴化戏迎来了文艺春天。榕城载誉,华东夺奖,每一次的戏剧盛会,让妹丕一步步登上了艺术高峰!
年渡江战役结束后,人民解放*挥师南下,长驱直入福建大地。8月17日福州解放,8月21日,莆田游击大队率先进入兴化古城,至此莆阳迎来了晴朗的天空。
莆田解放后,*府提倡移风易俗,菩萨戏不能再做了,农村演出市场迅即萎缩,随之而来的是旧戏班纷纷解散,妹丕在新凤英做了三个月戏后,又回到自己家。那年她刚好虚岁十六,母亲为了当年的承诺,决定用花轿抬着女儿送去小姑家成亲。
有一天吃完饭后,妹丕刚要离开饭桌,母亲突然叫住了她。
“孩子,妈想和你说说话,有空吗?”母亲用慈爱的目光看着女儿问道,
“妈,什么事呢?”妹丕感到好奇,母亲从来没这么认真对她说过话呢。
“女儿呀,你已经十六岁,该是考虑婚嫁的时候了!”母亲说的没错,旧时候女孩都是很早就嫁人。
“妈,我不嫁,我还要做戏呀!”一听说嫁人,妹丕就急了,自己还是个孩子,还没玩够,怎么说嫁就嫁了?
“女儿迟早得嫁人,我看还是答应你姑家婚事吧。”母亲说的姑家事,妹丕早就知道,说实话,她从内心感激姑姑,要不是当年遇上姑妈,她至今还是个山里的一个童养媳。
其实,妹丕心里放不下的是德镗哥,就因为和他有过那么一段青梅竹马往事,始终让她忘不了这份纯洁的童真。但这能好意思对母亲说出口吗?这不光是母亲不同意,父亲那关更是通不过,要知道父亲是非常守信的人。妹丕只好以做戏为挡箭牌,婉转拒绝姑家这门娃娃亲,姑家表弟因此一气之下跑去参*。
妹丕没戏可做,连二姐和二姐夫也因戏班解散回家,一直靠女儿做戏收入维持生活的母亲,一下子陷入困境。
妹丕二姐名叫宝珠,大家都叫她小名阿水,就是在观桥头卖过汤圆的那个姐,因喜欢兴化戏,人又长得水灵,被仙游一家戏班请去做戏,后来回莆田进入赛凤凰戏班演女旦,同出娘胎的姐妹,唱起戏来一样优美动听。解放前随赛凤凰去新加坡做戏,一做就是将近一年,在南洋做戏赚的钱,二姐都寄回母亲家。当时物价飞涨,法币一天天贬值,母亲每次去邮局兑汇款,总是领回一大麻袋纸币。二姐戏唱得好,在海外很受华侨戏迷的追捧,有一次演出结束后,二姐正在化妆室卸妆,忽然从窗外飞来一个东西,“当啷”一声,落在化妆桌上,二姐一看,是个金光闪闪的金戒指,不用说,准是哪位戏迷看上她,当她拿着戒指跑出欲还给人家时,早就不见人影。最终有一位祖籍江口的华侨看上了二姐,因二姐出国前已经找了丈夫阿涛,为了爱情,二姐婉转拒绝这位华侨的追求,戏班回国后不久就解散。
姐妹俩没戏可做,一直在家也不是办法,这时二姐夫阿涛提出不如自己办个戏班,阿涛原在新汉宫扮演生子,戏迷都叫他生子涛。姐夫提出的建议,立刻得到家人一致赞成,于是,母亲马上叫阿涛去涵江戏馆联系做戏,旧社会办戏班,戏馆得预付押金给戏班。阿涛联系好后领到一笔钱,想不到阿涛是个**,还没回到家,半路上就把钱输得精光,回家后,被全家人骂得狗头喷血。
话说回来,既然钱被*光,再骂也无用,母亲只好动用家里积蓄应急,其实就是妹丕三年多来做戏的收入,母亲平时舍不得花全部存起来。办戏班就得置办戏装道具,那是很大一笔开销,还有年关快到,招来的演职员要预发工资,这样一来,母亲积蓄的几百块银元一下子用光。
戏班筹备完毕,妹丕起了个很温馨的名字,叫“家庭剧团”,接下向县文化馆申请演出证,这文化馆是解放后新建立的文化管理机构,馆长叫肖一平,肖馆长听妹丕说要办戏班,便找到妹丕家。
“阿妹,问你为什么办戏班?”妹丕母亲叫阿妹,肖馆长一进妹丕家,劈头就问起话来。
“这还用问,生活所迫呀!”母亲回答着,“呵,不演戏,全家人吃什么?”母亲紧接着反问道。
馆长被这一问,怔了一下,竟然答不上来。
“街头炸油条、卖豆腐的,随便做个小生意都可以赚钱,为什么非要办剧团不可?”肖馆长想了会儿,又接上话头。
“卖油条?我不干!”妹丕一旁听着嚷起来。
肖馆长说,都解放了,土改马上就要开始,办了私人戏班,就是私营业主,到时非评你个资本家不可。不管肖一平怎样劝妹丕母亲,由于资金已经投出,你不办下去,这银元就全打水漂。最后文化馆熬不过她们,还是给妹丕办了演出证,这家庭剧团就算正式开张。
剧团排练的第一个剧目叫《卢俊义》,阿涛在剧中扮俊义,妹丕演俊义老婆。戏排了有十来天,戏馆终于送来戏单,这下妹丕一家可以下乡演出赚钱,但是,毕竟农村做菩萨戏逐渐减少,新成立的家庭剧团经营很惨淡。
接下土改运动开始,有一天,妹丕被通知去街道土改队登记成分,刚走进长寿街道办公室,就见土改干部身边围满了群众。妹丕站在一边等了好久,才轮到她的登记。
“妹子,叫啥名字呢?”或许是妹丕姿色太引人注意,负责登记的干部瞪着双眼认真打量了妹丕一下,才问起话来。
“姓*,名宝珍!”妹丕瞟了一下对方,回答道。
“哦,家住哪里?”干部又问。
“城里衙后路!”妹丕漫不经心地回答。
“全家几口人?”干部继续问道。
“五个呢!”妹丕想了下,嫁出去的姐姐不算,在家父母姐弟就五个。
“那你做什么职业?”干部开始实质性问话。
“办了个戏班!”妹丕回答说。
“哦,看不出,年纪轻轻的还是个班主呀,有雇工吗?”原来是个做戏的,怪不得长得这么楚楚动人,干部心里嘀咕了一下。
“雇工,有啊,办剧团哪能不雇演员的?”妹丕反问了对方一句。
“那么说,你家成分就是雇主了!”干部嘴上这么讲,心里却暗自为妹丕担忧,这么个漂亮女旦给评上个高成分,她这辈子就算完了。
什么,雇主成分?那自己不就成了剥削阶级分子吗?妹丕来之前查看过有关土改*策,这一旦被打成剥削分子,那就永远没有出头之日,不行,不行,我一定要跟他们论理清楚。
妹丕说,办剧团哪能不雇用演员?按土改*策,只有过上剥削阶级生活三年以上,才能定为雇主成分,而家庭剧团开张才几天,无论如何也评不上高成分。口齿伶俐的妹丕据理力争,最终说服干部,给她家评了个艺人,这相当于贫穷阶层的成分。肖馆长确有先见之明,当初就力劝妹丕别办剧团,好在妹丕识字,了解土改*策,否则一旦被评上剥削阶级,那她以后的命运就算惨了。
年5月,为贯彻中央人民*府*务院颁布的《关于戏曲改革工作的指示》,县文化馆下了通知,私人剧团一律停办,这一来,家庭剧团不得不解散。5月1日,文化馆举办首期戏剧学习班,召集闲散各地的旧演职人员四十多人进行学习,办班地点就在公共体育场内,学习班的班主任叫陈佳润。*府规定,不参加学习的今后就不能演戏,因此妹丕姐妹还有阿涛都参加了学习班。
学习班由文化馆王德昭老师讲课,主要学习新文艺理论和现代音乐知识。旧时演员唱曲全靠尺工谱,唱戏时只要告诉她,今天唱的哪个曲牌就行,比如,今天要唱的“一江风”,你就唱一江风,要你唱“驻云飞”,你就得唱驻云飞。帮唱也不靠演员,而是以司鼓或班主替代,因此旧时唱腔艺术靠的是口口相传。为让学员尽快学会现代简谱,文化馆请来*文栋老师授课,*文栋在五中念书的时候就喜爱音乐,当时还算对兴化戏曲有研究,毕业后留校当音乐老师。*文栋给大家上的是音乐课,一听说上音乐课,妹丕眼睛就一亮,上课的时候,妹丕是认认真真地听,下课后主动找*老师,问自己唱腔方面有什么毛病?文栋多次听过妹丕的唱戏,知道她唱腔上存在的不足之处,便对妹丕说,你的发声很好,但你对简谱懂得不多。妹丕回答道,是啊,自己仅念过三年小学,哪会学过简谱呢。
文栋接下开导她说,你的声音虽然唱得好,但那只是唱得大声的好,还要研究如何把兴化戏的韵味唱出来。每句唱词不一定都要大声唱,因为唱词的喜怒哀乐不同,就要带着感情去唱。文栋说,演员的唱声,不仅要经过丹田发出,还要经过脑门旋转一下,这样发出的声音才有韵有味。又指出妹丕唱曲时不会换气,不懂得怎样急吸缓呼,教她要注意掌握好急急吸入气,再缓缓呼出气,在吸气的时候又不能让听众感觉到,这样发出的声音不仅婉转动听,口型也好看。当年文栋讲的这一席话,让妹丕受益匪浅,可以说,妹丕在唱腔上得到很大提高,*文栋对她的启发起了一定作用,因此,妹丕心存感激,尽管文栋和她年纪不相上下,仍然尊称他为老师。
由于*府对办班补贴不多,学习班就组织学员对外演出,以增加票房收入。排练的第一个剧目是“皇帝与妓女”,妹丕扮演剧中李师师,导演是莆仙戏名望很大的*文狄老人,演出地点就在公共体育场,每张戏票仅售五分钱,因为主演是阿妹丕,看戏的人很多。7月25日学习班结束,学员愿意留下来的组成共和班,妹丕家庭戏班置办的戏服道具全部租给共和班继续使用。
由于共和班只管吃饭,不发工资,母亲考虑到全家人吃饭还得靠妹丕演戏来解决,当她听说仙游戏班还没实行共和,就催着女儿赶快去仙游做戏,在熟人介绍下,进了仙游“建新”戏班,说好工资一天二十斤大米,若是拿钱,一天三十元,有做有钱,没做就没钱。这是个刚建立的戏班,班主姓林,有四十多岁。班主知道新移风看家好戏是“梁祝”,就叫妹丕演英台,妹丕名声早就远播仙游,当戏迷得知妹丕就在“建新”戏班做戏时,纷纷赶来看她演出,不管戏班走到哪里,戏迷就跟到哪里,“建新”戏班因此订单不断,妹丕的加盟,确实为林班主赚了大把钱。按县里要求,戏班还得演土改戏,有一出戏叫“陈秀兰”,讲的是地主看上美貌的贫农女儿陈秀兰,威逼娶她做小老婆,秀兰不愿意,便在母亲帮助下逃走,地主气急败坏把女儿母亲抓走,逼得母亲自杀,解放后人民*府为秀兰伸冤,镇压了地主。妹丕扮演剧中陈秀兰,当演到地主强娶秀兰为妾时,妹丕就想到自己在涵江做戏,差点被老流氓侮辱的事,就禁不住流出眼泪。妹丕做戏都是带着感情演出,做戏做到苦处,她会为剧中苦主悲伤得泪流满面。
“建新”戏班主要在坝下东西乡一带做戏,由于榜头乡下没有沟渠,用不上戏船,下村演戏全靠自己走路,与在莆田做戏一样,母亲都是寸步不离陪着女儿。七月才去的仙游,到了天凉时候,仙游文化馆下来通知,县里即将举办戏剧学习班,也就是说仙游戏班也要共和了。一听说仙游要共和,母亲赶紧跑回莆田找到肖一平说,不好啦,仙游也要共和了,肖馆长很欣赏妹丕的演出才华,巴不得她早日回莆田,就对妹丕母亲说,那就赶快叫女儿回来吧!
母亲就等着肖馆长这句话,听他一说,就放下心来,马上跑回仙游坝下,对女儿讲,现在不走更待何时。于是妹丕向班主提出辞职要求。
“林班主,我不干了,我要回莆田去!”妹丕直截了当把话挑明。
“不行,不行,你这一走,戏班怎么办?”班主听妹丕这么说,就跟她急起来。
“仙游马上共和了,这戏班肯定办不下去,还是让我先走,好不好?”妹丕用商量的口气说。
“还没共和前,你就是走不得!”班主半点商量余地都没有。
“我又不是卖身给戏班,怎么走不得?”妹丕跺了跺脚,生气地跑开。
“建新”戏班就靠妹丕名气撑门面,她这一走,戏班不就完了。班主心想,这万万不行,还是先稳住她再说。班主怕妹丕母女跑掉,还暗中派人盯住她们不放。
母亲对女儿说,脚长在自己腿上,班主不让走,难道咱就不能瞅个机会溜开呢。女儿说,就依母亲说的办。但是,戏班人把妹丕盯得实在紧,白天里根本没机会跑掉。到了晚上睡觉的时候,母亲和女儿商量好,那就等下半夜大家睡得死死的时候,咱们想法再跑。
到了下半夜鸡叫三遍,母亲趁戏班人都在熟睡中,拉起妹丕悄悄离开,想不到刚走出宫庙就被一个外出解手的男演员看见,母女两撒腿就跑,那个演员一看不妙,赶紧跑回大喊,“阿妹丕逃跑啦!”这一喊,把班主给吵醒,班主擦了擦睡眼,听说妹丕跑了,赶紧带上演员就往外追。当妹丕母女从石码村跑到一个叫草马亭地方时,被班主追上后死死拉住。
“放开我,我要回家!”妹丕挣扎着喊道。
“想跑哇,有那么容易,好好跟我回去做戏!”班主拉住妹丕手臂,死活不放开。
“哎约!弄疼我了,快松手呀!”妹丕手臂被抓痛了,禁不住大喊起来。
母亲见女儿被抓疼,不顾一切地扑向班主厮打起来,另一个演员见班主和妹丕母亲打起来,赶紧过去救班主,妹丕趁机挣脱跑开。
“阿妹丕快跑呀!”母亲紧紧揪住班主,朝着女儿大声喊道。
不行,我不能丢下母亲不管!
“汪!汪!汪!”忽然,附近传出一阵犬吠声,是打斗惊动了村里的家犬。
“土匪抢劫啦!”狗叫声提醒了妹丕,慌乱中灵机一动,高声大喊起来。
班主听得妹丕大喊,心里一慌,就松开了手,妹丕母亲趁机跑开,另一个演员正要去追,班主说,算了吧,这黑夜天的要是把草马亭村民给喊出来,自己还真当成土匪给绑了。要知道解放初期,*府对镇压土匪是非常严厉的,想到这里,班主捡起妹丕母亲丢下的包袱,头也不回打道回府去了。
妹丕母女脱逃成功,连包袱也不要了,一路不停跑回莆田,快到濑溪时,东方已经开始泛白。经过这次事件后,妹丕一提起仙游榜头就心有余悸。
妹丕回来的时候,莆田的共和班已改称“典型”剧团,这“典型”两字是肖一平给起的名称,肖馆长想以典型为示范,带出更多的剧团。
让妹丕始料不及的是,回到团里时,才发现团里的主角都让人家演上了,妹丕名气再大,也轮不着她的份,谁叫你跑去仙游做戏?因此妹丕只能在团里扮演些丫头配角。不久,二姐阿水也进了典型剧团,早期的剧团很好进,因为剧团只管饭,不发工资,到一九五四年,才开始实行薪金制,工资每月只有三十元。
尽管没有工资,妹丕仍然感到满足,因为进入剧团后,就不再叫戏子,而是国家职工。由衷感恩共产*的阿妹丕,从此把全身精力投入到为人民演出中去,
解放初期的典型剧团借住中山堂(与旧五中相邻),演出场所在公共体育场。白天没戏的时候,人们可以自由进入体育场锻炼,晚上做戏时,再对体育场进行清场封闭。演出前还要上街打广告,一边敲锣,一边大喊,晚上演戏啦!
有一次,剧团上演《武大郎之死》,戏票都提前售出,就在演出前一天,扮演潘金莲的女旦突患急性盲肠炎住院治疗去,团长点了几个女旦仔,谁都不敢上台替演。在这燃眉之际,剧团领导想到妹丕,就问她能否上场?妹丕说,没问题。其实,妹丕从未演过《武》剧,只是看过该剧演出,那天接下任务后,妹丕躲在体育场戏台后面,背剧本念到大半夜。第二天晚上的演出很成功,观众并不知道当晚女主角已经换人,当妹丕亮丽上场时,戏迷们激动得连声喝好。此后,典型剧团凡有做戏,都由妹丕演主角,只要有她主演的戏,当晚戏票肯定售罄,戏迷们把妹丕当成偶像,处处捧着她。
在体育场做戏期间,有个在侨联对面炸油豆腐的大妈,非常喜欢看妹丕的戏,每场必看,百看不厌。有一天妹丕路过侨联,被大妈给看见,硬是把她给拽进店里去。
“来,来,我给你煲了碗汤,趁热喝下去吧!”大妈好不容易把妹丕拉进店里,赶紧端过来一碗热乎乎的豆腐汤。
“你是谁?”妹丕心想,我与你素不相识,怎能随便吃人家东西?
“你问我是谁,我是你的一位老戏迷呀!”大妈笑眯眯地对妹丕说。平时请都请不来的大明星,如今被她请到店里,大妈别说有多高兴。
哦,原来是自己的戏迷,妹丕心里一热,顿时为眼前这位和蔼的大妈所感动,这碗热汤若是不喝,还真的对不起大妈一片苦心,妹丕这么一想,便接过碗爽快地喝起汤来。时值寒冷冬天,妹丕喝下热汤后,顿觉浑身暖呼呼。
自从认识妹丕后,凡有夜场演出,这位大妈都会给妹丕送去一杯热汤,剧团同事见大妈那么喜欢妹丕,就对大妈开玩笑说,干脆认她作个女儿好了。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大妈一听正合她心愿,当即和妹丕结为义母女,从此两人经常来往,亲密无间。
解放后提倡破除迷信,剧团不再进村做戏,有下乡演出,也是在镇上找个开阔地方搭个戏台,四周拉起绳子,再由当地民兵维持秩序,剧团负责售票,群众凭票入场。那时候的人们都很自觉,没钱买票,只能站在绳子外头远远的看个戏影子,从不发生起哄闹事。乡下的村民只要听说镇里来了剧团演戏,不管路途多远,都会三五成群来到镇上看戏,看完戏后再提着油灯结伴赶回村里。
晚上的演员休息,不用再打地铺睡宫庙,而是住乡*府或小学校舍,一日三餐由剧团雇炊事员借用机关食堂做饭。到后来各乡镇成立人民公社,盖起公社剧院,剧团下乡演出就安排在剧场进行,售票管理方便多了。
涵江工人电影院,是当时全县较早建成的影剧院,剧院坐落在宫口河边,高高拱起的石板桥跨过河道把影院和前街相连接。剧团在涵江做戏的日子里,桥头两边总是摆满杂籽担,有卖“蚮猴”、“炝粉”,也有蘸着蜜汁的“橄榄拖”。每当妹丕来宫口演戏,卖橄榄的老头就会在摊担前挂出小黑板,上面用粉笔大字书写“今晚阿妹丕有戏!”,这个被人唤做“橄榄添”的老头是妹丕的铁杆戏迷,每次打出的广告,都让妹丕感动十分。
有一天,妹丕利用上午休息时间逛顶铺街,遇见一位老伯牵着板车吃力地往岭上拉,妹丕是个热心肠女子,赶紧上前帮着推。当车子推上顶铺岭后,这个低头拉车的老伯才摘下草帽往后望去,他要看看这位帮他推车的好心人到底长得啥样子。
“谢谢这位同志---你,你是?”老头刚说声道谢,忽然发现这位长得眉清目秀的女子好面熟,又一时想不起她是谁。
“阿灶叔,我是阿妹丕呀!”妹丕一下子认出来,这位拉得满头大汗的老头子,就是几年前帮自己治好疮的哆头阿灶叔。
“呵呵,是妹丕姑娘呀!”妹丕这一声叫唤,让灶老头想起来,
眼前好心妹子,居然是在哆头演过戏的小妹丕,几年不见,姑娘长高了,更靓了。妹丕说她这几天就在宫口演戏,有空一定找她看戏去。灶老头高兴得一个劲点头,连声说,好的,好的。至此,两人经常来往,每当阿灶得知剧团来涵江演戏,都会给妹丕提去一串红母鲟,作为回礼,妹丕总是塞给阿灶几张戏票请他全家看戏。在领着家人往宫口看戏的路上,阿灶逢人就说,今晚妹丕请我全家看戏呢!妹丕在涵江名气非常大,阿灶为自己能结交大明星而感到自豪,走在顶铺街也是仰首挺胸,神气十足。
年10月12至20日,福建省举行首届戏曲观摩会演,当时全省参加会演的有莆仙戏前身--兴化戏,及闽剧、高甲戏、山歌戏、越剧、木偶戏和南乐等十多个剧种、曲种。这是兴化戏自宋代形成以来,首次上省城与全省各兄弟剧种汇赛较量。因此,当年典型剧团全体演职员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精心编排《关羽之死》和《梁山伯与祝英台》两个剧目,以兴化戏惟一的一个剧团,满怀信心赴榕向观摩大会献演。
与会第一天,省文化局安排莆田与福州闽剧团唱对台戏(莆田话叫文武棚),就在福州体育场面对面摆了两个大戏台,典型剧团献演的《关》剧是武打戏,妹丕只在剧中扮演*士。尽管典型剧团演出的武打很精彩,由于地方语系的原因,莆田戏台前的观众明显不多,而闽剧戏台前挤满了福州戏迷,
第二天,省文化局召开会议,要求莆田、福州派代表会上发言。这下苦了典型剧团团长,说他普通话讲得不好,上不了台面,问谁能替他出场,大家听了面面相觑,谁也不敢答话。这时妹丕站出来说,我来!团长一听有道理,这剧团里也就数妹丕说的普通话流利,于是团长说,那就让宝珍上台发言吧。这发言稿早由编剧写好草稿,妹丕就像当年在小学领读课文一样,当着会场上那么多人,朗朗念起稿来。
会后,省文化局陈虹局长来到招待所看望大家,和演职员亲切交谈起来。
“这次带了几个老艺人?”陈局长亲切地问道,
“来了三、四个,”第一次和局长近距离说话,团长有些紧张。
“哪几个,能认识下吗?”局长接着说。
团长听得局长这么说,赶紧喊了坐在后头的几个老艺人站起来,局长走过去和他们一一握手。
陈局长接下讲,兴化戏是很古老的剧种,据民间传说,还是唐朝安禄山叛乱时,从皇宫逃难出来的皇家戏班,最后流落到莆田形成现在的兴化戏。大家听后很感动,局长工作那么忙,居然对一个地方小戏了解得这么清楚。局长又接着说,昨晚演的《关羽之死》是移植于京剧,为什么不好好研究自己的传统剧目呢?应当展演兴化戏最优秀的传统剧目和独特的表演艺术,让与会的全国专家和代表们鉴赏评议。局长临走时交代团长,你们讨论下,找个古老剧目,马上排演给与会的省内外专家和代表们看!
翌日,全团人员对领导和专家提出的意见,进行了认真深入的讨论,并结合每人的演戏经历,回忆各人所知道的兴化戏优秀传统剧目。最后由几位老艺人一致提出,迅速赶排颇具本剧种表演特色的传统折子戏《千里送京娘》,向大会献演。他们的建议立即得到全团演职员一致赞同。
相传明清以来,莆仙两县不少旧戏班,一直演出《千里送》这个古老南戏遗存剧目;当时年逾花甲的著名生角萧开基、旦角车盛春,是莆田全县扮演剧中赵匡胤和京娘的佼佼者。因此,全团公认此剧之人非萧、车两人莫属。可是,时间如此紧迫,理想的主角从何物色呢?特别是剧中女主人公京娘,旧时均用男旦,曲白颇多,份量尤重,非经多日排练不可!
在这十万火急之际,“二九”妙龄的妹丕自告奋勇说:“我小时候看过前辈师父演过这个戏,在座师父们若能相信,我保证两天之内完成排练任务!”妹丕指的是以前在涵江做戏时,看过“新群芳”戏班演出的《千里送》,京娘的精彩演技至今记忆犹新。团长听了大喜,当即决定由王玉耀和阿妹丕扮演生、旦主角,从剧本、音乐、表演艺术等,直至任何细小的切末,一言蔽之:排演中一切都不离兴化戏传统本色。全团成员信心十足,一鼓作气,在榕城住所赶排两个昼夜后,便被安排在观摩大会内部献演。全场四十分钟的演出中,台下不断响起雷鸣般掌声。
《千里送》故事讲的是赵京娘父女东岳观进香酬愿途中,路遇强盗拆散,两强盗因争美人而将赵京娘幽禁在清妙观中。恰巧赵匡胤路过到清妙观探望叔父,闻听禅房中有女子啼哭,疑叔父不守清规。叔父告之女子乃是两个山贼所掳,于是,赵匡胤救出房中的赵京娘,亲自送她回家。
兴化戏历代艺人,都把这个折子戏当作本剧种的看家戏,至今还是科班学员必学的一出戏。戏一开始,在千里迢迢的送行中,京娘唱着《江头金桂》曲牌,鼓打“花鱼鼓”,其中有八段唱词,给赵匡胤安排八套棒法,即“钩须坠棒”“佛手拱棒”“吊脚捏棒”“托手挂棒”“翘脚悬棒”“烧香式棒”“八卦耍棒”和“八字穿云棒”,从而刻画了赵匡胤襟怀磊落、心无邪念的英雄好汉形象。京娘趟马配合,用“二下颠”“三下看”“女摇步”“雀鸟步”“云步”等科介,再加两种不同的砌末,鞭与棍构成的画面极为美观合拍。
当年的演出,阿妹丕以她高超的技艺,将京娘脉脉含情的缠绵心理刻画得惟妙惟肖。而由王玉耀扮演的红脸白眉赵匡胤,则在他精彩八套棒法表演下,把赵匡胤武艺高强表现得淋漓尽致。《千里送》在观摩大会期间一场献演,兴化戏独特的传统表演艺术锋芒初露,深受与会各级领导、专家和代表们的普遍赞扬。这就是前述作为“宋元南戏活化石”的兴化戏,在新中国闪耀出的第一束光芒。
陈虹局长在会演大会上激动地说:“兴化戏有这么好的传统剧目和表演艺术,何必去拿别人的东西?那简直是捧金饭碗去当乞丐!”
陈虹这几句话在以后几十年间,一直成为莆仙戏曲界继承本剧种传统艺术的座右铭。此次会演之后,大会授予莆田县典型剧团“百花齐放,推陈出新”锦旗一面,鼓励剧团继承传统,不断创新,同时也是指引兴化戏古老剧种全面发展的努力方向。
就在这次会演中间,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兴化戏”剧种旧时乃沿用府名之俗称,兴化府早已于年撤废。应当改换一个适合的剧种名称。最后经两县有关方面洽谈,并报省文化局批准决定,兴化戏改名“莆仙戏”,与闽剧、梨园戏、高甲戏、芗剧并称为福建省五大剧种。
典型剧团凯旋回莆后,从此名声鹊起。原来观望中的那些旧演职人员,看到国营剧团的优越性,纷纷向*府申请成立新剧团,原“庆长春”、“新世界”、“赛梅英”和“赛金英”先后成立为前进剧团、人民剧团、荔声剧团及和平剧团,典型剧团改名为实验剧团。
此次典型剧团参加福建省首届戏曲观摩会演,显然是莆仙戏被中外戏剧界和学术界广泛瞩目的一个起点。从此以后,莆仙戏的专业和民间职业剧团,连续数十次上省参加戏曲会演,各艺术门类先后获奖几百人次,其中不少剧本本省获奖后,又被推选上京或出省演出。
也是从这时始,*宝珍再拜莆仙戏艺术大师*文狄为师,演出的所有主要剧作,都是由*文狄执导。
典型剧团改名为实验剧团后,坚持“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文艺方针,在发掘整理、改编传统剧目中,先后排演出《陈三五娘》和《瑞兰走雨》等剧目,妹丕均在剧中扮演主要角色。接着剧团又排出《赠剑》,这回妹丕没有做主角,剧中公主由另外一位女演员扮演。
年和年的两个春节期间,莆仙两县专业剧团,各自排出一批优秀传统剧目,参加晋江专区第一、二届戏剧观摩汇演,均获得可喜成功,乐器中的荜篥(笛管)开始引起与会专家们的极大兴趣。
年8月1日至23日,福建省在福州举行第二届地方戏曲观摩演出大会,莆仙两县专业剧团都上省城参加会演。莆田县以实验剧团为基础,从7个剧团中遴选前后台人员成立代表队,排出《瑞兰走雨》《果老种瓜》《百花亭》《春江》等传统剧目赴榕会演;仙游由鲤声、实验两个剧团合作,排演《琴挑》《三鞭回两锏》《虎牢关》等传统剧目参加会演。会演结果,《琴挑》荣获剧本奖,《百花亭》获三等演出奖。这是莆仙戏历史上第一次在全省会演中得奖。
同年9月25日至11月1日,华东区在上海举行地方戏曲观摩演出大会。莆仙两县从赴省参加第二届戏曲会演剧目中,挑选出《琴挑》等六个折子戏,并就两县专业剧团中,统一遴选前后台精英艺员,统一分配各个剧目中所有人物角色,组成莆仙戏剧种代表队,赴沪参加会演。代表队共有十三人,其中莆田县参加演出人员有阿妹丕、郑惠华、*美玉、林炉、李沫庆(鼓)、许文樵(吹笛)等六人,其他为仙游县演职员。
作为戏曲艺术之花的莆仙戏,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次组织剧种代表队,也是历史上第一次同外省各剧种艺术较量媲美。代表队集中二十多天,精心排练六个富有艺术特色的传统折子戏。当时《琴桃》正式参加观摩演出,而《春江》《虎牢关》《果老种瓜》《百花亭》《三鞭回两锏》只参加内部展览演出。
《琴桃》剧本由省戏剧研究室仙游籍的陈肃高和陈仁鉴、江幼宋三人,根据传统剧目《仙姑闷》整理,写的是宋书生潘必正与女道士陈妙常的恋爱故事。陈虹局长看过仙游演出的《琴桃》,认为该剧中的陈妙常角色,还是让莆田的*宝珍扮演较适合。陈局长一个建议,就让妹丕命运来了个大转机,那年由她和仙游林栋志扮演生、旦角的《琴挑》剧目,在著名老艺人*文狄、郑应两人指导下重新排演后,正式赴上海参加戏曲观摩演出大会。
9月25日莆仙戏代表队进驻上海沧州饭店,演出地点在南京路天蝉舞台。在莆仙代表队献演的所有剧目中,古朴典雅的莆仙戏表演艺术特色,给上海文化界和广大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年仅20岁的阿妹丕以她精湛的演艺和优美的唱腔,在华东戏曲观摩演出中勇夺演员二等奖,和妹丕搭档演出的林栋志亦获得演员二等奖,《琴桃》剧目获演出奖;参加展览演的林炉、林元、傅起云获奖状,萧祖植获乐师奖。在颁奖仪式上,时任华东局副书记的陈丕显在大会上作了发言,担任大会评委的上海越剧团团长袁雪芬为妹丕授予荣誉证书,并亲手给她佩戴上荣誉奖章。
当年的*梅戏艺术家严凤英也在会演中获得演员一等奖,妹丕就想利用获奖机会,好好拜会这位戏剧大师。那天颁奖大会一结束,阿妹丕就守在剧场门口,看到严凤英拎着小提包迎面走来,便主动上前打了个招呼,严凤英一眼认出,眼前打招呼的这个女子,不就是刚才和她同台领奖的福建姑娘吗?严凤英看过《琴挑》演出,对莆仙戏古老剧种很感兴趣,便和*宝珍亲切交谈起来,说妹丕唱得好,演得棒,还对莆仙戏独特的蝶步大为赞赏,分手时,说若是今后有缘,一定会再见面的。
严凤英比*宝珍大四岁,她的戏剧生涯与阿妹丕有点相像,家庭贫困的严凤英十岁多就开始学唱*梅戏,在旧社会里,艺术上崭露头角的严凤英饱受摧残,多次被迫离开她钟爱的舞台,流落各地。解放前苦难的经历使她对共产*、新中国充满了感情,从而激发她积蓄已久的艺术创造热情。那年的华东区戏曲会演,直接为年电影《天仙配》拍摄奠定了基础。随着电影的播映,*梅戏从安徽省的一个地方小剧种,变成了全国皆知的剧种。严凤英也因在电影中饰演七仙女而名扬全国。
妹丕在夺得演员二等奖后,大会推荐妹丕加入中国戏剧家协会,并从当年起连续三届当选为福建省*协委员,是省*协里最年轻的一位委员,受到社会
同年,妹丕出席福建省*协会议,在省*协召开的会议上,*宝珍又见到陈虹局长。作为委员的她,在会上发了言,会后遇到厦门大学校长王亚南。
“小姑娘,念过几年书?”亚南拍拍妹丕肩膀微笑着问道。
“不好意思,才念了三年小学!”妹丕腼腆地回答,妹丕说的没错,虽然读完小学四年级,因为那年直接跳班读二年级,实际上只念过三年书。
“那不行,得再深造!”亚南说。
“嗯,嗯!”妹丕点了点头,连声答是。
“保送你上厦大,念速成大学,怎么样?”亚楠稍微思虑一下,认真地说道。
“啊,真的吗,那太好了!”宝珍听了,高兴得差点跳起来。
“不行,那不行!”坐在旁边的陈局长一听急了,赶紧插话制止住。
“老陈呀,怎见得不行?说来听听”王校长笑着对局长说。
“你厦大一年培养那么多大学生,我这文化局一年又能培养几个名演员?”陈局长一句话,就把妹丕的上大学之路给堵掉。
时过三年后,妹丕被派去上海参加为期半年的华东戏曲演员讲习会,凑巧的是,严凤英也参加了这次讲习会。阿妹丕因此有幸与*梅戏一代宗师成为同学。莆仙戏虽然与*梅戏剧种不同,但都是曲牌体音乐,都是经过舞台的表演。因此,妹丕经常利用课余时间拜访严凤英,向她请教舞台演艺。当年严凤英是挺着肚子参加学习,仅学习了三个多月,就赶回家分娩去。学习期间正是夏季,妹丕整天穿着短裤短袖衫,有位江苏锡剧团的女演员,见妹丕天天这般穿戴,不禁起了好奇心。
“小*,看你天天穿的啥样子,你们每月工资多少钱呢?”这位叫杨澄的锡剧女旦,以为妹丕工资低,舍不得花钱买衣服。
“工资?每月三十块呢!”妹丕不好意思笑着说。
“什么,才三十元?”杨澄听了一个劲地摇头,“你知道我们江苏多少,说出来吓你一跳!”说完,杨澄神秘地伸出七个指头。
“哦,七十块!”妹丕听了不以为然,才比我们多出一倍,这有什么了不得。
“错了,是七百!”
“七百元,当真的?”
“这算什么,人家上海剧团,主角还拿一千多呢!”
妹丕这下被彻底折服,在人家面前自己顶多是个穷光蛋。不过,有一点妹丕没说出,那就是剧团一日三餐免费,用不着掏腰包。
讲习会结业回莆后,实验剧团继续下乡做戏,在演出的《王十朋》、《朱弁回朝》、《孟道休妻》等南戏剧目中,妹丕以她脍炙人口的演唱,让无数戏迷为她倾倒。这一年妹丕与*文狄、郑鹤、朱国福、郑惠华、游金锁等六位同志被中央文化部授予莆田县首批高级知识分子称号,她的工资也随之调到文艺十二级,每月领到薪金七十六元四角。
庆祝新中国成立十周年前夕,即年4月1日,福建省举行第三届全省戏曲观摩会演,莆田前进剧团参加会演剧目为《二度新郎》,而仙游鲤声剧团送演的剧目是《团圆之后》,经过观摩会演后,省文化局确定选送《团圆之后》和莆田大众剧团的《三打王英》组成莆仙戏代表队,与闽剧代表队等一起组成“福建省巡回演出团”,赴京参加国庆十周年献演。当时省文化局陈虹局长提出,《团》剧有两个女主角,最好由莆田*宝珍扮演婆婆,仙游王国金扮演媳妇。但是这回实验剧团较起真来,坚持不让宝珍去《团》剧扮主角,因为妹丕一走,全班戏都没法演出了,因此妹丕失去一次非常难得的晋京演出机会!
年,实验剧团先后排演了现代戏,如《社长的女儿》、《苦妹子》和《结婚之前》等剧目,一反戏台上帝王将相的古装剧,给人们一种清新感觉。特别是在《结婚之前》剧中,妹丕和阿炳仔搭档演夫妻,演得情真意切,很受观众的喜爱。该剧不仅在城关上演,还下乡各公社巡回演出,连演七十多场,场场爆满。华东区戏剧界人士评价说,《结婚之前》移植自电影剧本,比电影效果还要好。
说到电影,青年时代的妹丕差点上了银幕。那是年4月,为了抢救莆仙戏大师*文狄的传统表演艺术,省里通知实验剧团挑选演员上福州拍电影。*文狄是莆田忠门安柄人,系上世纪20-60年代最负盛名的莆仙戏表演艺术家,人称“仙笛”。当年莆田民间素有“仙笛好手工,着手便出笼”的说法,意指文狄演技精湛,每演必轰动。
电影这玩意儿在过去是个新鲜事,妹丕看过不少影片,很崇拜当时的影星,做梦都想上银幕,这下机会就送上眼前来。那天通知下来的时候,妹丕正在乡下做戏,接到通知后,马上赶回县城参加拍片前的排练。拍片剧目是《访友》和《红吊丧》,由*文狄和妹丕扮演山伯与英台,师生作为生旦搭档。剧组一行人不多,四个演员加上鼓师雷澄清、四胡肖祖植、笛子许文樵等总共八九个人,拍片就在福州小柳村的省电影制片厂摄影棚进行,拍片期间,剧组人员吃住都在制片厂招待所。
演出前的化妆用去不少时间,尤其是当年的*文狄年已七旬,脸上爬满了皱纹,电影化妆师就在他的脸边贴上胶布以拉平皱纹。拍片时候,演职员集中在摄影棚一边,静候电影导演的统一指挥。导演是个只有三十多岁的陈姓上海人,随着他一声喊,“开始!”文狄和妹丕就开始表演。过不了几分钟,又听得导演喊声“停!”就马上停住演出,往往一个几分钟的动作就要反复拍上好多次,直到导演满意为止。这种分解动作表演,与往常戏台上演戏程序完全不一样,刚开始妹丕很不适应,慢慢的就进入角色。对七旬老头来说,动作分解可就苦了文狄,加上他的耳朵又背,听不清导演喊话,往往是导演喊句话,他总是“啊?啊?”地重复问一次,还好导演是个善解人意的青年人,对文狄老人总是不耐其烦地重复喊话。一天拍下来,还拍不了几分钟片子,一场只有四十分钟的折子戏,导演足足花了一个月时间才把片子拍完成。导演说,这次拍的是彩色影片,进口的胶卷非常贵,因此导演每次拍片前都要强调大家配合好,以免浪费胶卷。
四月底拍片完成后,胶卷由制片厂送往北京拷贝,莆田剧组也就班师回莆。到了九月份,省文化局再次举行戏剧观摩会,莆田县由前进剧团参加会演,实验剧团没有演出任务,妹丕只是作为代表赴榕观摩,观摩会上,妹丕刚好碰上电影制片厂的陈导演。
“陈导演,还记得我吗,我是莆田的*宝珍!”妹丕看见陈导演,赶紧上前打起招呼来。
“哦,想起来,你就是演祝英台的小*!”年轻导演也一眼认出了阿妹丕。
“打听一下,电影拷贝出来了吗?”妹丕急切地问道。
“拷出来了,效果好着呢!”陈导演回答道。
“那什么时候能看到电影呀?”一听拷贝出来了,妹丕兴冲冲问下去。
“对了,明天星期六,下午两点半来制片厂,我放片子给你看看!”导演向妹丕发出热情邀请。
“那太好了,谢谢陈导,明天再见!”妹丕俏皮地冲着导演笑了笑说。
这天夜里,妹丕高兴得整夜睡不着觉,都说她戏唱得好,演得靓,却没法看自己到底演得啥样子?这下可好,明天就可以见到。但是万万没想到,第二天上午接到导演打来电话,说是制片厂刚接到上面通知,禁拍古装剧,所有拍好的古装剧片子暂时封存。于是,妹丕的电影梦如美丽肥皂泡破灭!都说煮熟的鸭子飞不了,这回煮熟的鸭子硬生生给飞走了,令妹丕扼腕叹息,也让莆仙戏失去一份弥足珍贵的影视资料。不过,在拍片中,陈导演为妹丕拍了几张很好看的电影剧照,却不幸在文革抄家中被造反派全部焚毁。
年5月,妹丕参加在上海举办的社会主义学院学习,和她一起医院的一名副院长,学习时间八个月。在学习的最后十几天里,学员全部参加社教实践,妹丕被安排到江苏太仓参加社教工作组,进驻农村开展四清工作。社会主义学院结业回莆后,妹丕被任命为实验剧团业务副团长,接下剧团积极排练演出《沙家浜》、《红色风暴》等优秀现代剧。
-END-
丨作品简介丨
《莆仙戏名旦*宝珍》,*劲松著,海峽文艺出版社出版,指导单位:莆田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出品单位:莆田市艺术研究所。
*宝珍(艺名阿妹丕)的人生颇为传奇,十一岁被卖进旧戏班学戏,入棚两个月,便以她天生的金嗓子唱红乡村戏台,成为当年兴化戏的一颗璀璨小明星。在旧社会演艺生涯中,她的优美唱腔得到广大戏迷追捧,她的靓丽扮相受到不少痴情少年的追求,亦受尽地痞流氓百般欺凌。
解放后的阿妹丕如枯木逢春,她的演艺水平达到高峰,年参加华东地区戏曲会演荣获二等奖,不幸在文革期间惨遭造反派迫害,两次自杀未遂,直至粉碎四人帮后才迎来文艺春天。她的唱腔韵味醇厚,情感委婉细腻,堪称莆仙戏剧界一大代表。年,被文化部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莆仙戏传承人。
本书共分为“苦难童年”、“我要读书”、“落棚学艺”、“戏子生涯”、“艺坛逢春”、“莆阳唱响”、“收获爱情”、“寒冬岁月”、“余晖唱晚”等九个章节,叙述的都是发生在宝珍身上的真实故事,不少事情还是藏在老人心底几十年的秘密。
△作者简介:*劲松,笔名南山松,莆田市荔城区*石镇人,年10月出生,年高中毕业下乡劳动,年冬考入福建商业学校,毕业后长期从事机关文秘工作,福建省第五届精神文明建设先进个人,多篇小说在《莆田文学》发表,获过莆田市云里风文学奖一等奖、二等奖各一次。
延伸阅读原鲁山县长教阿妹丕唱京剧
朱谷忠:叫你一声阿妹丕
岁月丨*劲松:拜师学艺往事
《莆仙戏名旦*宝珍》连载①丨苦难童年
《莆仙戏名旦*宝珍》连载②丨我要读书
《莆仙戏名旦*宝珍》连载③丨落棚学艺
《莆仙戏名旦*宝珍》连载③丨戏子生涯
本期责编:踏浪丨排版:慕白
《莆田作家》是莆田本土纯文学新媒体平台,每天推送原创精彩文章,欢迎莆仙作家、文学爱好者赐稿。作品体裁不限,原创首发优先。投稿请附个人简介及照片。投稿邮箱:ptz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