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春由来“四时多燠”(气候素有“万紫千红花不谢,冬暖夏凉四序春”美誉),故称永春。
以下视频本人近期拍摄的,欢迎热爱家乡的永春人帮忙转发,为家乡宣传做一点贡献!
桃源由来“众水会于桃溪一源”,故名桃源。
地理位置永春县地处福建省东南部、晋江东溪上游,东邻仙游县,南接南安市、安溪县,西连漳平市,北与德化、大田交界。介于东经°41′55″~°31′9″,北纬25°13′15″~25°33′45″之间。全县总面积.87平方千米。县城桃城镇,人民*府驻衙口街1号,电话区号,邮*编码,距泉州市区70千米。
建制沿革西周至春秋战国属七闽、闽越地,秦代(公元前—前年)属闽中郡,汉初属闽越国。汉元鼎五年(公元前年),废闽越。汉元封元年(公元前年)徙其民于江淮间,以其地属会稽郡。东汉建安(始于年)初,属侯官县。三国吴永安三年(年),置建安郡,增置东安等县,属东安县。西晋太康三年(年),析建安郡置晋安郡,改东安县为晋安县。南北朝宋泰始四年(年),改晋安郡为晋平郡。齐(—年)复为晋安郡。梁天监(—年)中,析晋安郡置南安郡,直至陈(—年)均属南安郡。
隋开皇九年(年),南安郡改为县,以其西北二乡置桃林场,属南安县。唐武德元年(年)改建安郡为建州,五年(年),析建州、南安县置丰州,属丰州南安县。唐贞观元年(年)丰州并入泉州(今福州),属岭南道泉州南安县。唐嗣圣元年(年),析泉州的南安、莆田、龙溪置武荣州,属岭南道武荣州南安县。唐景云二年(年),改泉州为闽州,以武荣州为泉州(今泉州),属闽州都督府泉州南安县。至五代后唐长兴三年(年),均属南安县。
后唐长兴四年(年),闽王延钧称帝,升桃林场为桃源县,属泉州。后晋天福三年(年,闽通文三年),改桃源县为永春县。后汉乾祐二年(年),南唐升泉州为清源*,直至后周(—年),永春均属清源*。宋属福建路泉州。元代,属福建行中书省泉州路。
明洪武元年(年),属福建布*使司泉州府。清雍正十二年(年),福建总督郝玉麟请准,升永春县为永春州,辖德化、大田二县,直隶福建布*使司。民国2年(年),废府、州,仍为永春县,属厦门道。民国16年,废道,设行*督察区,属福建省第四行*督察区。
1年8月,福建省人民*府成立。9月9日,永春县划属福建省第五行*督察区。年3月14日起,属泉州行*督察专员公署。9月18日起,属福建省人民*府晋江地区专员公署。年3月12日起,属福建晋江专区。年6月17日起,属晋江地区行*公署。年6月起,晋江地区改为泉州市(原泉州市改为鲤城区),属福建省泉州市至今。
姚志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