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款APP下架整改,晋江微店在列 [复制链接]

1#
北京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http://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隐私泄露并不是什么新鲜话题了。新的一天,新的套路,今天你又接到谁家的诈骗“请问你是xx吗?电话号是xxxx,身份证号是xxxxxx”电话那头不打磕地把你的私人信息报了个遍“你好,x小姐,我们这边新出的一支股票,您有兴趣了解吗?”“盛大楼市今天开盘……”大数据时代,信息四通八达,人与人之间没有秘密,我们一边享受着互联网给予我们的便利,一边也要承受上千双眼睛的暗中窥视。“几千份用户信息被打包廉价兜售”,这样的新闻早已屡见不鲜,人们也已见怪不怪,可有时候挂掉一通莫名其妙的电话,还是不禁会暗暗嘀咕,我们在商家眼里,究竟是什么?流量?韭菜?还是待宰的羔羊?昨天又有一条关于隐私的话题冲上了热搜:“款违法违规APP下架整改。”据新闻报道,此次整治,重点针对无隐私协议、收集使用个人信息范围描述不清、超范围采集个人信息和非必要采集个人信息等情形,责令限期整改27款,处以警告处罚63款,处以罚款处罚10款,另有2款被立为刑事案件开展侦查。让人意外的是,这次下架整改的app,微店、晋江小说阅读、考拉海购、飞牛网、足记、猪八戒网、光大银行等知名大企赫然在列。央视新闻微博也就此延伸出一个话题“你最烦APP要求读取哪种信息?”其实这问题问的有点无聊,谁愿意被APP读取任何一种信息呢?然而现实就是,用户+手机号绑定早已成为注册app的标配。特别是安卓*,苦于各种获取权限弹框困扰已久。“允许此app读取你的通讯里、相册、位置信息吗?”勾选不能,嗯,APP你就用不了了。就是这么霸王,就是这么流氓。对此网友也吐槽:

(通讯录和位置信息,不能理解,除了地图那类,其他什么app要位置干嘛?)

也许你以为ios系统会好一些,毕竟他们一贯以“捍卫用户隐私”为荣。但在本月5日也有外媒报道:苹果iPhone11Pro存在持续收集用户位置数据的行为。记者在运行苹果最新iOS13.2.3软件的iPhone11Pro上做演示时发现:尽管在iPhone设置中手动禁用了个人定位服务,但该软件仍在继续收集某些应用程序和系统服务的GPS数据。即使应用程序的定位服务设置为“从不”请求上述信息,iPhone11Pro依然会主动寻找GPS数据。苹果在iPhone定位服务设置的隐私*策中称:“基于位置的系统服务可以在设置中被禁用。”但记者发现事实并非如此:“这款机型上有些系统服务请求定位数据,如果不完全关闭定位服务,用户就无法禁用这些服务,但即使单独禁用了所有使用定位的系统服务,箭头图标仍会定期出现。”对此今天下午苹果给出了回应称:苹果将会发布iOS更新,其中包含iPhone11Pro完全屏蔽定位服务的开关功能。尽管如此,还是有不少用户表示不安,苹果新系统没更新之前已经泄露了的隐私怎么办?此举又会构成多少潜在安全风险?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的网络安全保卫学院院长马丁说过:在大数据时代,泄密的往往不是关键性的保密数据,而是一些普通的日常性信息。当用户的数量足够庞大,就能从这些日常信息中发掘一定的规律性,涉及到整个国家经济、民生,甚至是国家机密。保护用户隐私这条路依然任重而道远。

那么,为什么用户隐私泄露的新闻常常被爆却依然屡禁不止呢?这后面的灰色产业链是我们意想不到的:简单一点的,有些商家非法获取用户资料是想要发展潜在客户,于是我们每天收到了许多推销电话和广告短信。利欲熏心的,有些诈骗团伙获取了你在某电商平台的购买资料,冒充客服打电话告诉你商品有问题,引诱你登录其诈骗平台,以达到骗钱的目的。

(某美妆APP泄露用户信息后,深圳一名女性被骗走了6万多元。来源

广东公共DV现场)

更有甚者,有些不法分子窃取了你的全套资料,除了手机电话身份证,还有你的人脸照片,握着这些东西,就可以直接上借贷平台以你的名义贷款了。前几天人民日报报道了这样一条新闻:“你的脸,可能正被贱卖!多张人脸照标价10元!”记者在互联网平台“转转”上以关键词“人脸数据集”搜索相关信息,迅速弹出了这样一件商品,商品名为“人脸相关算法训练数据集”,标价10元。他打开商品介绍后看到,这个数据集包含多张人脸照片,很多还是一个人不同表情的脸部照片。记者通过平台的聊天功能和销售者取得了联系,得知这些照片是没有经过当事人授权挂在网上的,不带身份证的大头照五毛钱一张,高清;姓名、身份证照片、银行卡和手机号都有的,号称“四要素齐全”,四块钱一份。这些数据可能被用于申请信用贷款,甚至注册公司,给泄露信息的用户带来巨大损失。网络放贷、软暴力催收、贩卖公民个人信息等违法犯罪行为也在这些灰产背后曾出不穷。

这些资料都是从什么渠道获取的呢?不知道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你随口和朋友说想买条裙子,打开某网购平台,首页推送的就是裙子。你在甲app上搜索了什么东西,你再去乙app上浏览,他们的广告却是你刚刚在甲app搜索的信息。……是的,大数据洞察一切,第一时间就可以为我们推送需要的东西。看上去很贴心对吗?但你有没有想过,他们为什么能这么懂我们?因为其背后,是一个庞大的信息收集网,而手机就是大量信息泄露的源头。手里握着一个手机,我们的信息就不算隐私了。注册个app,隐私泄露。公共场合连个不知名wifi,隐私泄露拍张照片po社交网站上,隐私泄露。甚至于,你的手机输入法,只要它们想,就可以利用数据监控,把你的生活完整拆解。你想吃什么,你想玩什么,你主动搜索了什么?他们都知道得一清二楚。但我们大概也察觉到,这届社会人,对泄露隐私这件事其实已经“佛”了。毕竟这类事真的已经接触得太多了。去年,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85.2%的受访者都遇到过个人信息泄露的情况。

来源

新京报

见得太多,所以见怪不怪,只要被骗没发生在我头上,我就还可以。但猹要劝你一句,不要等到受伤害了才后悔,总有些人躲在黑暗中静静的盯着你。就拿我们经常收到的骚扰电话和诈骗电话来说,为什么它们偏偏就推送到了你的手机上呢?我的同事朱姐,前段时间家里出事急需用钱,她一时没有这么多现钱就去某app借了点钱去周转,也就那段时间,朱姐就常常接到借贷平台的骚扰电话。在又双叒挂断骚扰电话后,她向我们吐槽说:“他们究竟是怎么知道我缺钱的,打电话打得这么精准?”更恐怖的是有一次在电话那头,对方清楚地知道他的工作,家庭住址,以及最近贷过款。后来看新闻才明白,也许她的征信报告早已被其他机构窃取。你家住哪儿,家里几口人,你什么时候贷款,有多少资产……征信报告上一目了然。手握几亿条用户信息的非法机构,可以轻轻松松地筛选出他们想要的人群信息,之后根据需要发送特定的广告短信或者电话。想查谁的隐私,就跟看自己的日记一样简单。而因为一次无意识操作而导致隐私被泄露的我们,却对此浑然不觉。

那么面对隐私泄露,我们该怎么办?1、不要随意下载“三无”app,安装时一定要认真阅读用户协议,切勿随便允许权限。

2、不要上传自己的照片到小程序或者app里,网上一些测试要求传照片的,别传,传了就是韭菜。

3、不随便连接免费公共WiFi,天上不会掉馅饼,不是想图你的钱就是想给你推广告,更不可用他们的网络进行线上支付。

4、手机定位不要随便乱开。

在数据为王的风口里,我们真正可以做的事并不多,但我们也不能轻易容忍绝大多数手机软件肆无忌惮地索权,不良团伙和企业恶意盗取个人信息作恶。我们的隐私不容许被肆意侵犯!希望我们都不要轻易沦为不法分子口中的“1元信息户”,厂商眼中的“数据资料包”,被暗中监控的“功能性小白鼠”。

我们的信息,都很珍贵。

在互联网路上裸奔到黑的·猹总撰写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