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福建家门口的医院,来了上海力量台海网 [复制链接]

1#

来源:台海网

台海网1月15日讯据福建日报报道上海医学专家与福建患者的距离,因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落地,一下拉近了。

去年10月,首批10家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试点单位在厦门授牌,医院、医院名列其中。医院分别由我省与医院、医院共建,前者位于厦门市区,后者位于福州滨海新城。

坐落在厦门五缘湾的医院医院供图

去年12月25日,医院内,上海专家李奋在坐诊。福建日报记者储白珊摄

新开诊的医院,填补了医院的空白。医院供图

同月,医院医院落户泉州晋江;去年12月,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福建中心)揭牌开诊。闽沪共建的医院,目标是成为国家创伤区域医疗中心和国家区域儿童医疗中心。

家门口的“医院”是什么样的?它能给福建患者带来什么?

为疑难重症而来

4个月大的涵涵患有先天性气管狭窄合并气管桥和先天性心脏病,出生以来一直难以脱离呼吸机。

1月5日,涵涵在医院接受了一台极具挑战的气管狭窄手术。全国目前医院不上10家,大都分布在上海、北京、广州等省市。当天为涵涵实施手术的,是国家儿童医学中心(上海)、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派出的一支专家团队。

上海专家组队为涵涵而来,是因为医院是我省与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合作共建的儿童区域医疗中心。福建患儿可以通过该中心的“绿色通道”,在省内得到上海专家的治疗。

少了舟车劳顿、省了交通住宿费用,更重要的是能得到专家院士亲自诊断甚至做手术,疑难重症不出省也能治好。这样的例子,在医院里越来越多。

去年10月,患者张先生腹痛查出8cm肝脏肿瘤,肿瘤疑似破裂出血。由于手术难度大,医院在实施介入手术止血后,医院手术根除。

就在张先生一家人准备动身去上海求医时,张先生得知医院与医院“同质化”管理,有百余名上海专家常驻,且国际知名肝外科专家樊嘉院士每周四都会开设远程视频门诊,于是,他果断赶去厦门。

通过远程视频门诊,樊嘉院士详细了解张先生的病史,并为其量身定制了手术方案。去年10月21日,樊嘉院士带领团队在医院为张先生成功手术,完整切除巨大肝肿瘤。

数据显示,运营3年来,医院的患者群体已覆盖福建全省,其中40%的患者来源于厦门市外,覆盖全国20多个省市地区。医院不仅有常驻的上海专家,涵盖肝外科、心内科、心外科等多个学科领域的12个名医工作室也都高效运转,且常态化开设近30个名医远程门诊。在已开设的42个临床医技科室中,三四级高难手术占比超65%,心内科、心外科、普外科、血管外科等多个优势学科高难手术占比超90%。

为精准“补短板”而来

无论是医院、医院,还是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都是大名鼎鼎的“国家队”。这些“国家队”与我省共建后,能提升我省医疗技术水平。

比如对涵涵成功实施的气管狭窄手术,实现首例小儿心胸外科领域的国家中心与区域中心间的技术平移,填补了我省此项技术的空白。“很快会有更多的省内技术空白被填补,因为我们每一个主任都有绝活。”医院执行院长洪莉在接受采访时说。

在厦门街头接受随机采访的市民当中,很多人表示知道医院,不少人还说:“得了大病会先来这里找上海专家。”也有以往奔波上海看病的患者如今在医院就诊,他们向记者由衷感慨:“在家门口就能得到和之前一样的上海诊疗服务,真的方便多了。”

开业至今,医院已有50多项创新技术填补厦门乃至福建医疗领域空白。该院12个名医工作室成立2年多,专家在厦看门诊近11万人次,开展手术治疗超人次,规范完成了诸多外院转来的肝癌、肾癌、胃肠肿瘤及血管病等专科疑难重症病例的手术和治疗。

专家们紧盯福建疾病谱,为福建患者提供针对性的诊疗方案。比如,福建消化性疾病患者较多,医院建立了“大国工匠”周平红名医工作室;厦门血管外科医疗水平相较薄弱,该院就成立了符伟国名医工作室。

在医院,心脏、血液、外科、重症、儿保五大学科将成为该院开诊后率先打造的重点学科。这些学科不仅是福建亟须的几大学科,也是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的顶尖专科。

医院副主任医师陈鲁闽在接受采访时,亮出该院其中一位学术主任、呼吸科主任医师张皓的周工作计划表:1月20日抵榕,21日上午门诊、中午进行科室疑难病例讨论,22日上午进行教学查房、晚上科室内英文授课,23—24日进行两天学科调研,25日上午门诊、中午举行肺功能讲座,26日上午进行教学查房、中午返沪。

“这绝对不是蜻蜓点水,而是针医院目前的学科短板进行有计划的‘补课’。”陈鲁闽说。他还举例说,该院血液/肿瘤科的学术主任沈树红才结束义诊周返回上海,这两天又为了新转入该院的两位白血病患儿赶来,带着科室里医生们为两个孩子制定治疗方案。

“龙头”引领医卫事业迈步

——访省卫生健康委*组成员、副主任杨闽红

“十三五”期间,我省在做强医疗服务上狠下功夫,尤其是在加快推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中探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努力降低疑难复杂疾病省外转诊率。福建在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方面是如何实践与思考的?记者专访了省卫生健康委*组成员、副主任杨闽红。

记者:在国家10个区域医疗中心试点中,福建占了两席。争取建设区域医疗中心的出发点何在?

杨闽红:我省医疗资源总量、医疗技术水平在全国排名处于中等水平,在华东地区排名靠后,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地位和百姓医疗健康需求不相适应。国家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和支持福建卫生发展,将我省列入全国8个开展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试点省份之一。我省积极主动对接国家战略,引医院到我省合作共建,通过高位嫁接、技术平移,有效提高我省医疗服务和技术水平,医院临床疑难急危重症的救治能力。医院、区域医疗中心的龙头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全面推动全省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记者:目前我省推进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工作进展如何?

杨闽红:目前,我省正在全力推进医院医院、医院医院2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试点;推动医院、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等医院合作,共建区域医疗中心。其中,医院已营运3年,医院也已开诊;医院医院(福建医院滨海院区)一期项目已完成主体结构封顶;医院的劳模名医工作室也已挂牌运作。

记者:“十三五”期间,我省组织实施医疗“创双高”建设,主要做了哪些工作?

杨闽红:医疗“创双高”建设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医院、福建医院、福建医院医院,建设省级开放共享的高水平临床医学实验平台和高水平医学实验动物中心。二是依托12医院建设21个高水平临床医学中心;医院中遴选建设90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年至今,省级财*累计投入8.65亿元建设资金。

记者:推进医疗“创双高”工作取得预期效果了吗?

杨闽红:年至今,通过持续推动医疗“创双高”,基本取得预期成效。3医院有2所医医院百强,并且名次持续提升。医院名列第90位,较年提升10个名次;医院年进榜,年提升了5个名次,名次为第95名。年全省13个专科进入全国10强提名,分别比年增加9个专科。在医院绩效考核中,全省有5医院医院前名。医院的满意度为89.55分,呈逐年上升趋势。

让群众享受更好的医疗服务

医院有十分之一的专家常驻医院;医院开诊20多天就开展高难度手术、接诊血液病患儿,学术主任们更是频频往返榕沪两地。

往大了说,成立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将有效提升厦门市、福建省乃至东南沿海一带的整体医疗水平。往细处说,这么做的目标是让福建群众更满意,这也是医院顾建英、医院洪莉两位执行院长的共同想法。

“医院在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上的先行先试和创新探索,很重要的一点是我们的运作模式是同质化、一体化管理。”顾建英说。

“同质化”管理模式,主要包括临床“双主任”制和行*“垂直管理”,即上海总部各科室主任兼任医院临床及医技科室主任,总部行*职能部门负责人是医院相应职能部门的第一负责人,无论是医疗水平、诊疗规范,还是工作流程、医院核心管理,都保持着“复旦中山标准”。

“医院院长、执行院长、副院长等院领导职务均由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推选。上海方面还选派相关临床科室主任兼任医院临床科室主任,并选派学术主任,实现二者的技术平移和同质化管理。”洪莉表示,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品牌、技术平移将为医院的快速发展输送强大助力。

“同质化”管理模式当中,两位执行院长都认为“人才同质化”最为关键。顾建英介绍,上海总部目前已派出约名资深专家、骨干常驻医院;高年资主治医师组建的医疗队,半年一批赴厦参与学科建设;各学科主任、名医工作室专家成员每周轮流来厦看诊、手术、教学和查房;医院招录的医务人员需在上海总部接受规范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

这套做法在医院也将实施。“除了临床医师外,我们的行*职能部门主任、干部们也将通过挂职等方式进行闽沪双向交流培训。不仅如此,我们还将打造全省儿科专科医生培养基地。在上海‘培训培训者’的做法和经验,也将会在医院运用。”洪莉说。

当下,医院全力以赴推进和深化上海“国家队”技术和管理平移,让福建群众更快捷、更舒适地享受与上海同质化的医疗服务。

七“箭”齐发打造区域医疗高地

日前,省委组织部等十二部门联合印发《福建省支持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策清单》,*策支持范围涵盖投融资、用地、人才引进、岗位聘用及薪酬职称、医保*策、大型医用设备配置和药械使用、科研等七大方面。

我省鼓励优质商业保险机构、医药企业等以战略合作、购买服务等方式参与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各级*府将出台债务化解方案,对符合条件的区域医院长期债务进行锁定和剥离。

对于向城市周边迁建或新建的区域医疗中心项目,若对缓解区域患者就医外流、优化区域医疗资源配置发挥显著作用,省级*府在建设用地指标方面将给予优先保障。

我省鼓励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等高校选拔医疗卫生类引进生到省内医疗卫生机构工作。对引进的急需紧缺和高层次人才,全部实行自主招聘、自主考核、自主调整、自主淘汰。

倾斜支持诊疗支付及药械采购。区域医疗中心正式运营三年内,危重疑难病症的医疗费用单列结算;按规定开展的特需医疗服务项目允许医疗机构自主定价。

支持商业保险机构和区域医疗中心共同开发针对特需医疗、创新疗法、先进检查检验服务等的保险产品。

优先审批乙类大型医用设备配置,并积极向国家申请甲类大型医用设备单列规划配置指标。

对新认定的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每家给予补助万元;对新认定的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福建分中心给予最高万元的补助费。对新认定的省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医院、省级重点实验室,每家给予支持万元。此外,对绩效评估运行良好的国家级、省级区域医疗中心,我省将连续3年每年给予30万~50万元运行费用补助。(福建日报记者储白珊)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