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报送材料到办下许可证,花了不到一个月时间。晋江经济开发区的‘双零’服务,让我们太省心了。”谈及近日收到工程规划许可证一事,晋江希尼亚户外用品有限公司董事长蔡金钟赞叹不已。她坦言,这放在以前,不仅要花半年时间,还要花不少精力和中介费用。
蔡金钟口中的“双零”服务,是晋江经济开发区推出的服务企业零距离、服务项目零收费“双零”服务机制。这套惠企机制,让园区项目从策划到落地的周期由1年左右缩短到平均5个月;项目报建手续办理时限从6个月缩短至3个月;项目各类手续代办费用,从中介机构收取10多万元变成*府免费服务,企业实实在在享受了“放管服”改革的红利。
“双零”服务是晋江推进集成改革、构建便捷高效*务服务体系的一个缩影。年10月,晋江市被省委、省*府确立为全省首批县域集成改革试点后,就以传承弘扬“晋江经验”、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为主线,细化实施15个改革专项,集成推进78个改革项目,从资源集成整合、体制集成创新、服务集成优化等方面入手,担当改革的“试验田”。
如今,随着一大批对接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的改革举措落地实施,不仅推动了实体经济发展质量持续提升,促进了县域经济发展活力有效激发,也形成了集成改革的“晋江样本”。
勇闯改革“深水区”
20年来,在“晋江经验”引领下,晋江实现了从“高产穷县”到“经济强市”的跨越,一家家企业孕育而生,一栋栋厂房拔地而起,一个个产业集群飞速发展。然而,与此同时,企业布局分散、厂居混杂普遍、工业化遗留问题等日益凸显。
“早期厂房存在消防、绿化等诸多问题,地块利用率不高,再加上厂房与厂房间缺乏整体规划,交通拥堵、噪声污染和水电资源不足等问题层出不穷,更让人担心的还有火灾隐患、治安等问题。”晋江市工信局局长林永红直言,企业生产经营逐步扩大的同时,也面临着没有足够空间扩大生产的窘境。
如何在不干预产业正常发展的前提下,在原有土地资源的基础上,聚焦产业转型升级,腾出更多空间,扎实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晋江的解决办法是,把园区作为经济发展主阵地、项目建设主战场,全面加快园区标准化建设。在全面分析园区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晋江坚持“策划建设一体推进、国资民企双管齐下、单宗连片改造并重”,迅速掀起园区标准化建设热潮。
针对园区管理相对分散、投资主体单一等问题,晋江推行“全市一区+若干专业园”模式,实施力量、资源、*策、要素“四个整合”,归口管理全市14个园区。晋江经济开发区规划范围拓展到99.69平方公里,整合成立晋园发展集团,形成“管委会+晋园发展集团+专业化子公司”的运营模式。
今年初以来,晋江启动实施园区标准化建设三年行动和推进年活动,出台建设指南、“十五条支持措施”、考核评价、亩均效益评价等多份配套*策和项目融资实操、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处置方案,形成了“1+N”*策体系,引导企业借助*策红利主动参与改造提升。围绕本地产业特点,晋江策划实施15个园区标准化试点项目,预计新增建筑面积万平方米。
在晋江新一轮改革中,位于深沪的富联漂染印花工业有限公司就率先享受了“改革红利”。
富联是一家产能较为落后且厂房闲置多的民营企业,是典型的低产出、高耗能的产业形态。年,多个部门配合对其实施老旧工业区改造,并对整个旧园区进行标准化提升。
“一期厂房改造后,我们减少了30%人力,提高了50%效率。”富联项目负责人许剑飞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富联成立于年,老厂房容积率为2.0,建筑面积平方米;改造后的新厂房容积率可达3.0,建筑面积多了近一半。如今,随着凤竹鞋业微工业园、满誉机械微工业园等一大批工业园项目的开工建设,晋江预计在2年内建成超千万平方米标准化园区。
“未来的晋江,企业有空间发展了,产业得以传承发展;产业环境变好了,越来越多的企业在晋江筑巢,才是晋江产业蝶变发展的长久之计。”林永红表示,晋江还将加快推动零地扩产,强化亩均评价,加强全流程监管,联动规范整治,着力提容增效,打造泉州标杆示范。
晋江如何在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期,推动新一轮的转型升级?答案是发展数字经济。今年6月30日,在晋江市企业创新发展大会上,晋江市委明确提出把“数智转型”作为继质量立市、品牌强市、资本上市、科技创新后的又一核心发展战略,以数字化转型推动全链条、全要素变革,打造产业发展新优势。
在晋江卡尔美体育用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服装从开始做到成衣几乎不需要人工,所有环节的数据都是自动采集;在茂泰(福建)鞋材有限公司智能生产车间,自动打孔线1人1小时能完成双至双花园鞋……为上述企业提供一整套解决方案的平台,是位于三创园的华为(晋江)工业互联网云孵化中心。据悉,华为孵化中心通过晋江市上云上平台补贴*策,已累计向晋江制造型企业提供价值约万元的智能制造云服务,累计服务企业30多家。
华为孵化中心并非工业互联网平台的个例。近年来,伴随着数字化浪潮,晋江坚持龙头带动,从四大传统产业各筛选3~5家龙头企业,带头打造数字生产线、无人车间、灯塔工厂,带动上下游配套企业跟进转型,同时依托工业互联网服务商,推出共性通用、低成本、易运维的系统解决方案,加快中小企业套餐式普及应用,先后开发了一批标杆应用场景,培育国家和省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工业互联网应用标杆企业44家,数量居省内各县区首位。
县域呼唤集成改革
园区标准化建设、数字化转型……这一系列举措是晋江发展过程中,面对制约发展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做出的选择。而这样的选择,晋江早在多年前就开始摸索尝试。
由于改革发展起步早、进展快,晋江遇到的矛盾和问题也比其他地区出现得更早、更集中——“比如,晋江人多地少,城镇建设、企业发展、乡村振兴都有强烈的用地需求,切实激活土地资源、唤醒沉睡空间,成为当时急迫解决的问题。”晋江市发改局局长张清山说,又比如,晋江有迫切的产业转型升级需求,尽管经济实力强,但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科技创新能力相对不足。
此外,百姓对关系切身利益的民生诉求有着更高要求。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资源配置与常住人口体量不匹配外,一系列“成长的烦恼”,日渐成为制约晋江高质量发展的“桎梏”。
面对“成长的烦恼”,晋江该何去何从?考虑到县域处于改革落实“最后一公里”、改革探索“最先一公里”,是比较适中的改革压力测试场,福建省委、省*府顺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决定开展系统性、集成化的县域改革;经过再三调研对比,将全省试点放在了晋江。晋江由此成为全省首批4个县域集成改革试点之一。
“之所以选择晋江作为试点,考虑是全面的。除了实体经济发展迅猛,基础好、实力强之外,晋江改革经验充足、改革意愿强烈,也是得以获批试点的独特优势。”晋江市委改革办相关负责人介绍,彼时,晋江已先后承担32项国家级改革工作试点,以及一大批省重点改革试点项目,取得了良好预期,创造和形成了一批好的经验做法,成为全省乃至全国改革试点最多、成果最丰富的县级城市之一。
“集成改革不仅要解决制约晋江长远发展的体制障碍,更要为全省乃至全国面上的改革探索新路、提供经验。”晋江市委改革办相关负责人介绍,被确认为试点后,肩负“探路者”使命的晋江,主动“走出去”,到江苏江阴、广东顺德考察取经。
工作专班坚持问题导向,围绕亟须解决的突出矛盾问题,全方位梳理发展空间受限、要素保障乏力、“小马拉大车”、创新动力不足等县域治理矛盾最突出、改革呼声最高、人民需求最迫切的问题,并对它们进行分门别类、深挖根源,从体制机制入手,探索实行一揽子系统性解决方案。
改革破阻力发展添活力
一次次的革故鼎新,意味着困扰企业、群众的一个个难题得以解决。晋江有数量庞大的中小企业,通过改革释放活力,能最直观、最快速地反映在企业获得感上。这一点,华宝智能科技产业园项目建设方感受颇深。
作为晋江市工业园区标准化建设项目,华宝智能科技产业园项目共包括规划条件变更、建筑设计方案“模拟审批”、合同变更、工程规划许可证办理四个环节。在规划条件变更、合同变更过程中,项目建设方向晋江市自然资源局申请并通过了设计方案“模拟审批”。在规划条件变更后的1个工作日内,就取得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这为我们节省了至少45天的时间。”项目建设方对此连连称赞。
记者了解到,晋江市自然资源局从年“多评合一模拟审批”施行至今,已办理超宗,平均节省手续办理时间2个月。
集成改革带来的获得感,不仅企业感受明显,群众也是直接受益者。“以前我每个月得去泉州拿药,现在在社区卫生院就可以取药、报销医保,很方便。”紫帽镇园坂村柯阿婆欣喜地说。依托医共体建设,晋江构建起全域15分钟医疗卫生服务圈,为群众提供看病医保报销一站式服务,实现“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镇(街)、大病不出市”。
多年来,晋江统筹推进各领域改革,一幅幅波澜壮阔的改革画卷在晋江大地铺开——
围绕“处理好有形通道和无形通道的关系”,晋江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资源要素配置水平。在全省县域率先高规格成立科创委,引进福大晋江科教园等3所本硕高校以及中科院等9大国字号科研平台;制定全国首份县级人才认定标准,推动企业开展人才自主评价,累计集聚专业技术人才、技能人才超5.6万名、各级各类高层次人才超名;深化国际鞋纺城市场采购贸易试点,实现厦门关区所有口岸通关一体化,试点进口、出口通关作业时间分别压缩至7.8小时、0.6小时。
围绕“处理好发展中小企业和大企业之间的关系”,晋江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激发县域经济活力。在7大重点产业链全面实施链长制,引导中小企业与龙头企业深度对接;支持龙头企业通过品牌收购、兼并重组,加快布局全球市场,打造一批国际品牌;聚焦工业智造,依托华为工业互联网孵化中心等平台,引导企业运用数字技术推进全方位变革。目前,全市规上企业数字化覆盖率超60%,“上云上平台”企业超家。
围绕“处理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的关系”,晋江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从产业配套、研发创新、工艺改进等各环节入手,“揭榜挂帅”攻坚产业链断点堵点,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形成1个超两千亿元、1个超千亿元、2个超亿元产业集群;大力引进石墨烯、新能源等产业龙头项目,多维布局集成电路、智能装备、医疗康养等新兴产业,推动一大批产业链上下游项目落地集聚;做大做强专业市场集群、城市商贸集群、高端商务集群等一批关键集群,累计培育建设16个特色专业园区、23个专业市场。
围绕“处理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关系”,晋江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推动“产城人”深度融合。在城市更新改造中,通过“三块地”、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等,压茬推进16个组团片区更新改造和3个新增长区域、6大“两新”基地建设;坚持城乡融合、城乡一体,推动基础设施向农村全覆盖,年城镇化率提升至69.5%;同步提升城市品质内涵,升级打造五店市、梧林传统村落等一批城市地标,留住城市根脉文脉和乡愁记忆。
围绕“处理好发展市场经济与建设新型服务型*府之间的关系”,晋江持续改善营商环境,全力打造“便利晋江”。抓好深化*务服务“一网、一门、一窗、一事、一次”“五个一改革”,探索推行“多评合一”等并联审批模式,全市行*许可事项承诺时限在法定时限基础上平均压缩91.6%,即办件占比74.5%,“一趟不用跑”事项占比96.3%;建设全省首个县级智慧城市运营管理中心,累计完成47个业务系统、2.53亿条数据汇聚工作;建设升级*务信息网协同办公一体化平台,推动*务服务掌上办、网上办,深化“互联网+*务服务”,打造“免证办”服务等一批优化营商环境改革典型。
晋江,应改革开放之先声,开乡镇企业之先河,以科学发展之先行,探集成改革之新路。这里,接轨国际、谋求创新,打造高质量发展新阵地;这里,“精雕细琢”、内外兼修,展开城市锦绣新画卷。未来,晋江将抢抓机遇,不断进取,奋勇向前,为全省乃至全国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县域治理体系,提供更多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的实践探索,奋力谱写“晋江经验”新篇章。
(记者李玲玲)
来源:晋江经济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