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说的这个故事发生在年。
这事的剧情之离奇,过程之疯狂,简直超过了电视剧。
.
事情要从年6月29日说起。
那是一个炎热的周日,一名14岁男孩在英格兰的奥尔特灵厄姆镇中心被捅了两刀。
一刀刺在胸口,一刀刺在肚子上。
肚子上那刀深达6英寸,刺穿了他的肾脏和肝脏。
他血流不止,生命垂危。
两次手术过程中差点死掉。
但最终,他命大,活了下来。
.
14岁少年,当街被捅,凶手下手那么重,到底有什么深仇大恨?
这名14岁少年叫John(化名),被捅时,他并不是孤身一人,当时他跟好朋友,16岁的Mark(化名),在一起。
Mark叫了救护车,并且跟警方讲述了事发经过:
“一个疯子捅了我朋友,他大概20岁出头,穿一件黑色的连帽夹克,一条黑色的牛仔裤。”
原来是因为疯子?
少年没有招惹任何人,就这么无缘无故当街被捅成重伤!
这种“无目标的袭击”引起了警方的高度重视。
根据Mark提供的信息,他们迅速展开了搜索调查。
一个“危险人物搜索指令”下达给本区所有警员。
同时,警方还通过媒体向公众传递了这一信息:
“本地有疯子持刀捅人,所有人务必小心,见到嫌疑人立即报警。”
同时,媒体还刊登了受害人John的照片。大标题:被捅的男孩!
然而,这名Mark口中的黑衣疯子,警方却怎么找都找不到,他也没有再出来作案。
为什么?
也许他根本就不存在!
进一步调查的过程中,警方调取了事发附近的监控。
发现John和Mark是一起走进那条出事的胡同的。
而看来看去,警方怎么都看不到有啥黑衣疯子在附近出没。
最后他们才恍然大悟,
也许根本就没有什么黑衣疯子,这都是Mark瞎编的!
所以有什么隐情呢?
最了解这事的,肯定就是受害者John了。
照理说,这个年纪的孩子遇到这样恐怖的事情,醒来后应该是惊*不定,立即说出当时发生的一切。
但John似乎却不怎么想说。
在警方的逼问下,他终于开了口。
而这一开口,又让警方惊了。
他说,捅他的,不是别人,其实就是他的好朋友,Mark。
他也不知道Mark为什么要捅他。
但他说出了当时的事情经过。
“Mark拿刀捅我的时候,说了一句:我爱你,兄弟。
他刺了一刀,站住了,然后抱住我又刺了一刀。
他跪在我身上,手里的刀指向我的肚子,他对我说:相信我。
血流了出来。
然后他把我拉到他脚边,又捅了一刀。
我大叫:快叫救护车,我要死了。
Mark说:嘘嘘,别人会听见的,拜托安静点。
我说:你杀死我了!
Mark带着请求的口气说:别这么说。不要让这句话成为你说的最后一句话。
我感觉自己要死了,还是被那个我认为完美的,我高攀不起的朋友给杀死的。”
大概捅了John20分钟左右后,Mark拔刀、打了急救电话。
原来如此。
于是警方立即逮捕了Mark,以谋杀未遂的罪名指控他。
不过,调查并没有就此结束。
Mark的谋杀动机是什么?
Mark为什么不交代?为什么总感觉藏着什么秘密?
警方继续调查。
然而越调查,他们越是倒抽一口气。
这事,远比他们想象的复杂的多得多。
他们调取了当事人电脑中条聊天记录。
在其中发现了很多诡异的账号和聊天内容。
甚至有一个账号自称自己是女间谍??
这些账号的人物关系和聊天内容错综复杂,最后警方不得不借用图表才能理清他们之间的关系。
在整理的时候,
他们发现有四个账号(名字分别是:John,Kevin,Janet,和Lyndsey)貌似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因为他们在写maybe的时候都会写成mybye。
更奇怪的是,自称是女间谍的Janet也会写成mybye。
而John被刺之前,在他家用他电脑登录的最后一个账号就是女间谍Janet的。
于是警方决定把目标对准这个女间谍,查查她人到底在哪?
案发3个月后。
警方发现这名女间谍又开始用John的电脑登录自己的账号。
而她每次登录,都刚好是John在家的时候。
登完女间谍的账号后,
第二个登录的,就是John的账号。
一切很清楚了...
在Mark被捕4个月后,
这个案子的指控有了新的变化。
Mark依然被指谋杀未遂。
但这次,John也被指控了,罪名是:煽动谋杀。
杀谁?
杀他自己。
通过聊天室,John虚拟了n个人物,一人分饰n角,策划出令人匪夷所思的剧情。
他的网友Mark,对这一切深信不疑。
调查人员看完John在网上的聊天记录后,被他编造故事的能力惊呆了。
“就像一出大型的网络连续剧,从一个场景跳到另一个场景,一个比一个精彩。
剧情中充满了强奸,谋杀,背叛,邪恶…”
“两台电脑中的数据有GB,如果转换成纸堆,大概有英尺高。”
Mark不知道是脑子缺根筋还是怎么回事。
不管情节多么狗血,John说什么,他信什么。
他真的以为自己是在跟一个英国女间谍聊天,她需要他通过一项考核,考核任务是杀掉John,事成之后,他将会受到英国首相的接见,加入英国情报部门。
他不知道,这女间谍的账号后面,其实就是John在操控。
不仅这个女间谍是John,他以为的他爱上的女网友,那个杀害他心上人的跟踪狂,那些据说在监视他的商店导购,冰淇淋小贩等等等,其实都是John虚拟的人物。
创建虚拟人物,虚构故事情节,跟Mark聊天。
John自导自演这么一出大戏,就是为了指挥Mark杀死自己。
到底是为了什么?
《vanityfair》的记者JUDYBACHRACH在看了页John的聊天记录,50页的心理报告后,
认为John之所以通过网络聊天室操纵别人来杀自己,可能并不是出于邪恶,而是因为恐惧。
在真实的世界里,John感觉没有人支持,他永远一个人孤零零的在角落舔伤口,没人在乎,也没人关心。
只有回到网络,回到那个聊天室,跟那些他虚构出来的人物在一起的时,他才感觉到一些安全感。
因为所有的虚拟人物都有着同一个目标:让Mark永远永远跟John保持联系。
他创造了超过6个虚拟人物。其中4个是女人。
这几个虚拟人物互相交错,有各自的故事,有奇妙的联系,而一个人物讲述的不可思议的故事,总会在另一个人物那里得到印证。
剧情复杂至极,但John打理的井井有条,尽力不让任何一条故事线失控。
每个虚拟人物,根据他的身份,都会有自己的聊天风格。
比如John创造的名叫JanetDobinson的女间谍。
她的设定是:44岁,间谍,已婚,有娃,婚姻不幸福。
她说话不会带有孩子气的缩写。
她会用大人的语气在聊天室劝告Mark。
并且还会保证Mark在自己的掌控之下。
“现在有4个特工正在监视你…”
这个女间谍的虚拟身份在这起案件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就是她让Mark去杀John的。
“你想让我…去杀了他…??我没理解错吧?”
“是的”
“然后就让他在原地等死…我该跟他说什么?就待在那里吗?”
“跟他说你爱他”
“我爱他。但这事一定要做吗?”
“带他去一个安静的地方。买个刀…手套”
“去哪买刀?”
“Boots”(英国的一个医药美妆连锁,里面也有卖刀)
女间谍嘱咐Mark:捅他的时候,跟他说:"我爱你兄弟…一定要让他知道你爱他。"
在现实中,John是个极度自卑的人,他觉得没有人会爱他,愿意跟他说话。
所以,他进入聊天室也不是用的自己的真名,而是假装自己是女生,用了RachelWest的名字。
也正是通过这个女生的身份,他跟Mark聊上了天。
然后John以Rachel哥哥的身份跟进入聊天室,跟Mark建立了联系。
紧接着,John还创建了其他几个虚拟人物:LyndseyEast,RachelEast,KevinMcGregory,DaveMcNeil,JanetDobinson。
里面有困境中的女孩,同性恋敲诈者,亲切的学生,高级女间谍,强奸犯,杀人犯…
在没有接触John的虚拟人物之前。
Mark过着简单的学生生活,生活中只有足球,学习,女生。
他是家中独子,父母是工薪阶层。
自从跟John的虚构人物搭上联系,
他的生活一下子就复杂了,
那些以前再正常不过的在附近出没的邮递员,卖冰淇淋的,老师,司机都成了“特工”。
女间谍是这么跟他说的。
“他们正在暗中观察你够不够聪明,有没有当间谍的潜力。
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如果你每一步都走对了,明年,你可能就是百万富翁了。”
在刚开始的聊天中,John大概没有想太多。
只是想要以虚假的身份找个朋友,从中感受一下自己在现实生活中永远得不到的友情和亲密。
John的人生不像Mark那么单纯幸福。
他在4岁的时候发现一本印有自己出生日期的本子。
他这才知道,原来跟自己住在一起的那个男人并不是自己的亲生父亲。
他对自己的亲生父亲没有任何记忆。
据他妈妈后来说,他爹是个人渣,不仅在肉体上和精神上折磨她。
在John还是个婴儿的时候,他还曾试图掳走他。
在John7岁大的时候,继父也离开了。
他和妈妈还有妹妹搬到了一个更小的房子。
小时候,他会坐在狭窄房子的楼梯里,听着妈妈在客厅抽泣。
他感觉很压抑,拿着牙签不停在自己手腕上刮。
上学之后,他成绩很好,但在学校总是受欺负。
“巴基佬”,“基佬”
同学们会用各种难听的外号叫他。
小学时,他受尽欺负,但他没有向任何人倾诉。
后来,他考上了重点中学。
但霸凌还是没有结束。
走在路上,有时他会听到人们在窃窃私语的讨论他:
“巴基佬,恐怖分子啊”
他全盘接受,默默压抑自己。
他开始出现强迫症的症状,洗澡一定要按照特定的顺序一个部位一个部位洗过去。穿衣服也一样。
卧室的所有东西一定要排列的无比整齐。
他妈妈也没有给他太多的温暖。
他妈是一名办公室经理,在跟继父分手后,他又找了一个男朋友。
新男友是一名水管工,很快,他就搬了进来。
John感觉妈妈对这个新男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