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看这些晋江小康生活的横切面 [复制链接]

1#
北京哪个医院治疗白癜风专业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特别报道

01

自在

“午餐免费吃,每月有钱领”

临近正午,晋江磁灶镇下灶村流芳敬老院渐渐热闹起来。

在冬日暖阳的照耀下,享用免费午餐的下灶老人陆续到来。

一份咸饭,一碗肉羹汤,几盘农家菜。吃着热气腾腾的饭菜,聊着家长里短,围桌而坐的老人边吃边聊,幸福的笑容洋溢在每个人的脸上。

敬老院内墙的醒目位置,张贴着一张免费午餐的每日菜谱,有鸭粥、咸饭、面条、绿豆汤、炒米粉等,每天都有不同的花样,且多是闽南人家的家常菜色。

“这些免费饭菜的材料都是新鲜采购,由擅长烹饪的老人义务做的,很合我们的口味。”今年87岁的杨淑惠老人说,平日里,村里一些热心人还会主动掏钱给老人加菜,免费午餐让他们真切感受到了村里对老人的关怀。

年起,下灶村陆续建起3座敬老院,并成立配套有服务热线、休闲娱乐区、生活区及办公场所的“居家养老服务站”,下灶老人从此不仅有了安享晚年的“安乐窝”,还能享受免费午餐。

近年来,为丰富老人的精神生活,村里还不定期组织大家往厦门、龙岩、江西、广州和金门等地旅游,让老人们的晚年生活更加多姿多彩。

每月20日,是下灶老年人福利金发放的日子。这一天,下灶村4个自然村的位老人各自带着一本类似存折的“领银证”,在约定的时间、地点有序领取当月的“养老金”。

年,下灶村原*总支部书记吴海水简办父亲丧事,用省下的3万多元创建了下灶村老年人福利基金会,每月给村里老人发放养老福利金,初衷很简单,就是希望能够帮助村里的老人,让他们老有所养。

“午餐免费吃,村里创办的福利基金会,让我们每月有钱领,对全村老人来说,是件天大的好事。”今年86岁的下灶内塘自然村村民唐龙波说,现在,他早已不再向儿孙们伸手要零用钱,日子过得很自在。

从最初的每月每位老人几十元,到如今60岁以上老人每月元,70岁以上老人每月元,80岁以上老人每月元。下灶村老年人福利基金会成立25年多来,累计发放养老金万多元。这些养老钱全都来自社会各界的捐资,在吴海水家族和村两委的带动下,历年来全村共有人次参与基金会的认捐,累计捐资万多元。

“家家都有老人,人人都会老;今天我为别人,明天别人为我。”下灶村*总支部书记吴炳煊简单的一句话,道出了下灶人的心声。

02

安稳

“四帮四扶,让我们生活有奔头”

“师傅,一定帮帮忙、赶赶工。”最近,晋江池店镇屿崆村村民*米刘每天都催促装修师傅加快进度。

35岁的*米刘,今年被确定为晋江市“四帮四扶”工程帮扶对象,她正在装修的房子是在*委*府“帮安居”项目的帮助下建起来的;近期,*委*府还将再资助她一笔装修款项,希望让她全家的生活越过越好。

三层楼高的新房子外立面还没有装修,内部也只有二楼有工人正在用水泥抹墙,但从*米刘和公婆的神情中,可以看出他们对搬进新家的期待和喜悦。

“我们一直在催师傅,希望赶紧将二楼装修好,今年争取在新房子里过年。”*米刘告诉记者,年,作为家中顶梁柱的丈夫突然查出胃癌,为了给丈夫治病,全家花费了40多万元,其中有不少是亲戚帮忙的。但是非常不幸,丈夫还是没能挺过去。

丈夫的离去,让家里失去了经济支柱,公婆因为悲伤过度出现了高血压、高血糖等病症,每个月吃药就要花几百元。*米刘因为要照顾三个年幼的孩子,只能打打零工,每月全家收入只有0元左右。

“当时最大的孩子才8岁,最小的孩子4岁,二儿子因为出生时就生病,身体非常虚弱,几乎离不开人。”*米刘说。而生活的不幸似乎还纠缠着这家人,在一个下雨天,他们发现已经有30多年房龄的石头厝漏水了,成了危房,只剩下两间房屋勉强能住,公婆住一间,*米刘和三个孩子挤一间。

就在生活即将压垮这一家人时,了解到*米刘一家困境的村委会及时将情况上报池店镇。经过各级*府部门入户调查后,年,*米刘一家被纳入晋江市“四帮四扶”工程帮扶家庭。在5万元的建房补助下,今年,他们开始危房翻建,还将收到3万元的装修补助。

“有一次下雨,看到水一滴一滴地从屋顶滴下来,再看着三个孩子,眼泪直接流下来,感觉生活没有了希望;现在这个新房子,让我又看到了希望,非常感谢*府给予的关爱。”*米刘说。

因为他们家里三个孩子都在读小学,“四帮四扶”中的帮就学项目每年还给予他们元的就学补助。而且在成为帮扶家庭后,挂钩市领导、市直单位、爱心企业等也多次入户走访,给予关怀。

“四帮四扶,让我们生活更有奔头。”*米刘说。

据了解,从年开始,晋江便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以“帮就业、帮就医、帮就学、帮安居和扶贫困、扶老幼、扶伤残、扶志气”为主要内容的特困家庭“四帮四扶”工程。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晋江在“四帮四扶”工程帮安居项目的基础上增加安居兜底项目,并为困难家庭免费安装宽带,搭建线上教育平台,兜稳兜牢民生底线。

03

自信

“村庄富底气足,欢迎侨亲常回家看看”

冬日的午后,晋江安海镇社坛村,成群连片的闽南古厝、带着异域风情的番仔楼在暖阳下泛着光,杏坛小学今秋刚投用的新综合楼里,传出孩子们清脆的欢笑声。

今年69岁的蔡鼎锻闲时总爱到杏坛小学周边走走看看。从最早的旅菲侨亲捐资建设的“豪华”石头校舍,到如今的3幢现代化教学楼,作为校董会董事,蔡鼎锻见证了学校数次大变迁。

“这所学校可以说是社坛村联系侨亲的纽带,也是侨亲爱国爱乡的见证。”蔡鼎锻一边说,一边指着一块2年设立的捐资芳名石碑,上面的捐款者超80%为旅外侨亲。而杏坛小学的数次变化每每都留下了旅外侨亲回馈桑梓的深情。

社坛村现有人口人,旅外侨亲约1人,可以称得上是“十户人家九户侨”。蔡鼎锻也出生在华侨家族,其伯父早年就旅外谋生。蔡鼎锻时常也会与旅外的堂兄弟沟通近况。

“过去打电话都不太好意思说起村里近况,因为大多是为了给村里公益项目讨支持。这两年,村集体有了创收,村庄环境好了很多,我们打电话也多了底气,更多是邀请他们有空回乡来看看变化。”蔡鼎锻笑着说。

过去,社坛虽顶着侨村的光环,但交通不便、基础配套薄弱、人居环境较脏乱,村民大多外出谋生,村中老龄化严重,村集体收入薄弱,这一度让曾经光彩夺目的侨村黯然失色。

近年来,晋江市镇两级高度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