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爱安海安海短平快旅游项目获海内外游客 [复制链接]

1#
北京哪家医院白癜风治得好         http://m.39.net/pf/bdfyy/
题字人物

本期“爱安海”题字人杨永让,山东聊城人,年10月出生,研究生学历。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华国粹艺术研究会副主席;福建省老艺协常务副会长兼书法专业委员会会长,福建爱国拥*书画院、长城书画院、福海书画院常务副院长。被英国牛津大学艺术学院聘为研究生导师。作品曾多次在北京、福建、广东、山东、香港、台湾及菲律宾等海内外各地展出,并曾获得全国金奖和多种奖励。

安海短平快旅游项目获海内外游客青睐

“安平桥-历史文化街区-石井书院”人文旅游线路雏形初现

“咱小安海的旅游线路不错,朋友来了都说很有历史底蕴。”

“没想到这里出了一个世界首富啊,了不起。”

“看了不少乡镇,就安海过节氛围最浓了,你看,不少道路都挂了红灯笼。”

……

春节期间,晋江安海镇迎来了回乡探亲、旅游观光的大量人潮。无论是本地、异地乡亲还是外来游客,大家都能在安海的街头巷尾感受到古镇的变化,感受到浓浓的年味。

交通提升、夜景亮化、氛围营造……为了让群众度过一个欢乐祥和平安的春节,在节前,安海镇以系统化、短平快、可持续为原则,快速启动实施了若干项目。最引人注目的是,短平快启动了安海历史文化街区旅游路线,至此,“安平桥-历史文化街区-石井书院”人文旅游线路雏形初现,春节期间,获得了前来旅游的市民和海内外游客的青睐。

据了解,1月10日下午,晋江市委书记刘文儒来到安海,现场调研、踏勘安海历史文化街区及龙山寺区域情况,要求以三里街及其周边历史文化街区作为安平桥景区的融合拓展区,尽快形成一条集休闲、旅游、购物为一体的旅游线路,并逐步向龙山寺区域延伸,为进一步打造安平桥-三里街-龙山寺海丝文化旅游主轴和晋江市创建AAAAA景区夯实基础。

此后,安海镇*委*府在系统谋划、规划的前提下,马上就办,节前短平快启动了该旅游线路周边的环境整治提升、市*配套提升、夜景工程、春节氛围布置、导览系统建设等工作。

安海镇*委书记唐春晓表示,短平快启动安海历史文化街区旅游路线相关工作,是安海镇*委*府主动融入国际化创新型品质晋江建设大局,坚持深耕人文,涵养发展理念,逐步打造、打响“安平古镇,海丝名城”品牌的一个具体切入点,也可以说是一个试点子项目。希望通过一系列子项目的推进,为安海城镇建设和文旅产业持续激发活力、凝聚合力、注入动力,在补短板、惠民生和深耕耘、提品质的互动过程中推动安海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

安海镇镇长张健龙介绍,梳理规划安海历史文化街区旅游路线是安海镇年重点推进的工作之一,希望通过工作上的推动,统筹做好古镇的保护和更新工作,不断完善历史文化街区周边市*配套,改善和提升人居环境,留住安海人文历史和安海人的乡愁记忆。

这条旅游线路有着什么人文历史的故事?未来它将以什么样的面貌同世人见面?本期“爱安海”带您走进老街巷,了解那些隐藏在寻常巷陌的安海故事。

探访安海老街区多少动人故事

“大红灯笼高高挂,安平古镇年味浓。”在外工作的陈先生春节期间回到安海,惊喜地发现通往他家的巷弄挂起了一串串红灯笼,喜庆十足,不禁拿起手机拍下眼前美景。

此次古街巷悬挂起的红灯笼串联经过的线路,正是安海镇短平快启动的安海历史文化街区旅游路线。该线路以三里街为起点,沿石狮巷-西河境-大巷-馆口巷(成功西路)-三里街(中山中路及中山南路),全长大约米,串联起高长春古宅、施氏古厝群、陈清机宅、顶林、下林、石井书院和三里街传统风貌区。

安海镇宣传委员张培良表示,安海镇*委、*府坚持“深耕人文安海,涵养实力安海”的理念,系统谋划、出台了文化旅游发展三年行动方案。方案的重点是实施“”工程。此次打造安海历史文化街区旅游路线,旨在改善和提升历史文化街区的人居环境,呼应安平桥景区,聚焦人气,推动安海文化旅游发展,打造晋江旅游新的增长点。

在三里街(中山南路)上,一块大型安海三里街历史文化街区导览图展板,为市民游客指明了旅游线路的方向。

开启这段历史文化街区探访之旅,首先会经过石狮巷。

据悉,石狮巷的由来,源于巷口的石狮子。巷弄里的老人告诉记者,过去,那尊石狮子立于巷口石台上,石狮子有两尺多高,身披红布,很是威武,平日里巷内的居民会设摊供奉,祈愿其保佑一方平安。此前因旧城改造,石狮子被暂存放于石井书院内。

记者了解到,有文化界人士建议将石狮子移回石狮巷头。对于石狮子可能回归石狮巷,巷内居民林先生很开心:“以前回家看到石狮子就知道快到家了,很安心的感觉,有石狮子的巷才是真正意义的石狮巷。”

“红砖白石双坡曲,出砖入石燕尾脊。”进入石狮巷,映入眼帘的就是一整排闽南极具特色的“皇宫起”古大厝,高长春古宅、施氏古厝群,就藏匿在其中。从高处俯瞰,方知低调的大门内,别有一番景象。

据不久前到访安海的安海国际工作营团队成员介绍,他们通过勘探、测量、观察、访谈、数据分析等,发现古街巷内的大厝在选址、朝向、建筑布局方面都十分考究,传统古建筑与当地的地理自然环境关系和谐。

在安海的历史文化街区里,藏匿的不仅是壮观的历史古建筑,还有古建筑背后为人称道的家国故事。

在安海石狮巷45号,有一座建于年的三开间两进“皇宫起”闽南红砖建筑,它外观朴素,然后门前竖起的两块石碑,则彰显了它省、市级文保单位的身份。

这座有着89年历史的古厝,是我国近代史上著名的爱国侨领、实业家、慈善家陈清机先生的故居。

说起陈清机,许多人的第一个想到的便是泉安公路,这条始建于民国年间的福建省第一条民办公路至今还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创建人正是陈清机先生。陈清机一生心系家乡和祖国,主张实业救国,乐善好施,救济帮助了许多人,在社会各界享有盛名。因此在陈清机故居里多处嵌有名人志士的题赠。

在距离陈清机故居不远处,有一条安海早期较为宽敞的巷弄名为大巷。而大巷里的“顶林”“下林”两座历史建筑,在安海实属家喻户晓。两座建筑木石构建精工巧饰,雕梁画栋,宽宏华丽。而屋主人的善行则为这两栋建筑赋予了更多的内涵。

据大巷内的居民介绍,“顶下林”是林瑞佑、林瑞冈两兄弟的故居,兄弟二人积资雄厚,热心公益,倡建安海明善堂,筑路修桥,济困扶危,他们的善举曾获得朝廷授牌“乐善好施”褒奖,广受赞誉。

古厝的人文故事令人动容,在安海的历史文化街区里,不只有名人故居,还有许多不可忽视的历史文化,包括宗族、乡愁、民俗、信仰文化等。

陈氏宗祠、伍氏宗祠、李氏宗祠、高氏宗祠……在历史文化街区方圆百米范围内,多座宗祠零星分布其中。氏族宗祠中的长者向记者介绍,宗祠的建筑大多讲究“风水”,通常是在祖先最先居住的地方,一些家族建宅时,往往先建宗祠。该区域宗祠的集中分布,也侧面反映出了该地区氏族聚居的密集程度。

据介绍,氏族宗祠建筑往往蕴藏着极其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大门、享堂、灯梁、梁架、大门前的石埕上树立的“石旗杆”在修建时都十分严谨和考究。

老人们告诉记者,宗祠建筑绝不是单单为了追求一时的富丽堂皇而存在,宗祠家庙既有举行祭祀和其他活动的实用功能,又有教化、艺术等文化功能,宗祠默守着的是氏族的根本,它是庄严肃穆的,它带着时间、生命的延续感,是许多游子思乡的根。

在石狮巷的伍氏家族中还出了一个清朝“世界首富”伍秉鉴。据悉,现如今伍氏宗祠中藏有广州十三行伍氏房谱,房谱上刊载了一幅油画,油画上的伍家花园名为“安海乡”,可见其对家乡的怀念,并没有忘记祖辈是从安海移居广州。

在安海传统街区里,除了氏族宗亲的聚集,还有另一种串联起邻里和谐关系的文化存在,那就是“境埔”文化。

“九围十八埔二十四境三十六巷”是清朝对安海行*区域的地名划分。如今,这些地名多数仍为人们所沿用。在“境”内因民俗、信仰文化的影响,架起邻里间的相聚、沟通的桥梁。有事出门请邻居照看家里;闲来共坐于门前的石凳谈天;入夜前点亮家门前的路灯,照亮邻居回家的路,已成了巷里人家生活里的习惯。

记者在安海街头随机采访了几位安海民众。问及安海历史文化街区对其的意义,得到的回答大多关于文化和记忆。

“我从小在这长大,我的孩子孙子也在这长大,这就是全部的意义啊。”一位老人质朴地说。

可能在每个安海人的心中,古街巷有着不同的意义和内涵,那些文化和记忆可能关于特色建筑、名人故事、宗祠文化、信仰文化,也可能是巷弄里的一棵树、一个石阶、一个窗户铺子、一块石敢当,它们都带着历史的味道和生活的烟火气。说不清道不明,却与这里的人息息相关。

“推进古镇保护、名镇振兴,安海任重道远。要努力让古镇保护走上自觉、专业、有效益、可持续的常态化轨道,通过微改造、微干扰、微循环,统筹做好保护和更新,不断提升传统街区居住舒适度,让历史文化在日常生活中传承、生长、鲜活。”唐春晓说。

记者从安海镇*府获悉,接下来,安海镇将会统筹做好古镇的保护和更新工作,不断完善历史文化街区周边市*配套,包括持续推进历史文化街区周边环境卫生的整治、6个公厕的改造、导视系统的建设、夜景工程、古建筑的保护修缮等工作。

家喻户晓的石井书院重建尊德堂

春节期间,石井书院里热闹非凡,迎春什音联奏、闽南歌曲演唱、花灯展、灯谜展猜、灯谜电控邀请赛……一场场精彩纷呈的活动,吸引了众多观众前来观看游玩。

石井书院,也称“朱祠”,其前身为鳌头精舍,是泉州最早创建的授徒讲学的书院之一,其与泉山书院、小山书院、欧阳书院并称为泉州四大书院,影响深远。

据了解,安海享有“闽学开宗”的美誉,在泉州府文庙明伦堂有一副对联这样写道:“圣域津梁,理学渊源开石井;海滨邹鲁,诗书弦诵遍桐城。”

安海文化界人士颜长江老师介绍,“石井书院是安海人才辈出的发祥地,它最核心的意义是,缘于朱松、朱熹、朱在祖孙三代均与之密切的关系,具有不可复制的历史人文背景,影响深远。”

据《重建石井书院记》所载:“绍兴初,韦斋尝为镇官,乃公事外,进民之秀者,教以义理之学,士向慕之。”而《安海志》中,则记载了朱松之子朱熹在同安做官,“常至镇与父客耆士论经义,镇人益勤于学。”

石井书院在安海可谓家喻户晓,人人多少都能讲上一段。

家住兴胜社区83岁的颜老伯告诉记者,过去常听人说起,安海自古文风鼎盛,唐朝就设立了鳌头社。宋朝,朱松来安海做镇官,工作之余就在鳌头精舍(原鳌头社)讲学,而他的儿子朱熹在同安做官时,常路过安海,与父亲的好友探讨经义。因此安海被称之为“二朱过化”之地。此后,乾道年间,朱熹得意门生傅伯成感念老师谆谆教诲,以“二朱先生之裳衣”辟“二朱先生祠”于鳌头精舍。嘉定年间,安海镇官游绛为满足士民的求学要求,于是向泉州郡守邹应龙汇报,请他准许将朱祠扩建为“如州郡学之制”的书院,引起郡守的重视,拨款倡建还出面动员各界支持,并命通判朱在(朱熹第三子)负责该事,及第建成大成殿、尊德堂,立富文、敏行、移忠、立信四斋等建筑。书院落成后因地取名“石井书院”。

据了解,历史上,石井书院历经几次重修。为加强石井书院文物保护工作,在晋江市委、市*府的重视和支持下,年10月,安海镇*府拆除石井书院东边平方米的镇*府办公楼,投入多万元修缮石井书院,基本恢复书院清代旧貌,并辟石井书院历史陈列馆。年12月,石井书院历史陈列馆正式开馆,成为展示晋江、安海人文历史的重要窗口。年1月,石井书院被省*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今年春节前,为了妥善保护石井书院,安海镇市*管理服务中心组织施工队对石井书院内屋面漏水进行揭瓦处理,屋面瓦片重新铺贴,拜亭损坏油漆修补。

安海镇对于石井书院的保护不止于此。年1月,在安海镇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安海镇提出拟重建石井书院尊德堂。

据史载,石井书院中有大成殿,后有尊德堂,尊德堂供祀“二朱”先生像。

“由于尊德堂一直没有恢复建设,石井书院规制长期处于不完整状态,社会各界对此极为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