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推进现代畜牧业健康快速发展-焦点新闻-中国养殖
2007年湖北省省委、省*府提出了在全省创建畜牧大县的战略构想,并于7月12日,由时任省长罗清泉主持召开电视电话会议,专题动员部署全省畜牧水产大县创建工作。9月18日,荆州市委、市*府召开全市畜牧大县创建工作会议,传达贯彻全省会议精神,安排部署全市畜牧大县创建工作。今年,为了把畜牧大县创建活动引向深入,省畜牧兽医局决定在全省开展畜牧大乡、大镇创建活动,并对全省生猪大镇前10名,肉禽、禽蛋、肉羊和肉牛大镇前5名,由省畜牧兽医局进行表彰命名。4月21日省*府在荆州召开了全省农业板块基地暨畜牧水产大县工作现场会,6月6日在荆门召开了高规格的全省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暨草食畜牧业发展现场会议,再次安排部署畜牧大县建设和重大动物疫病防控 工作。贯彻落实全省会议精神,荆州市委、市*府2007年提出在全市实施畜牧业振兴工程,以着力推进畜牧业经营产业化、生产主体专业化、养殖规模化、生产标准化、服务体系化为重点,促进我市畜牧业由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化升级,力争到“十一五”期末,全市生猪出栏达到500万头,家禽出笼达到8000万只以上,实现畜牧业产值100亿元以上,占农业总产值的30%以上。2008年发展目标是,全市生猪出栏新增50万头、家禽出笼新增1500万只、禽蛋产量新增3万吨,畜牧业产值达到75亿元以上。
总的来看,去年以来,全市上下以畜牧大县建设为抓手,扎实实施畜牧业振兴工程,抓发展的目标明确,措施具体,畜牧业振兴工程开局良好,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成效明显,畜牧业区域特色初步呈现,一批畜牧业特色县市和特色乡镇脱颖而出。为了进一步强化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开展畜牧业大乡(镇)建设,深入推进畜牧大县创建工作,还需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强化措施,突出重点,落实措施,努力促进我市现代畜牧业健康快速发展。
一、统一思想,坚定不移把现代畜牧业放在农业农村经济优先发展位置
(一)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是实施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不断增加农民收入的迫切需要。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首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我市是农业大市,粮食生产现阶段已经达到比较高的水平,依靠扩大面积、提高产量和*策补贴增收的空间有限,农民依靠外出打工增收的幅度越来越小。目前耕地有限,我市农村户均拥有耕地6.75亩,人均1.6亩,农民依靠土地持续增收面临人多地少的根本矛盾,必须谋求在有限的土地资源上获取最大的产出效益,必须跳出单一的种植模式,发展附加值高的畜牧养殖等产业。目前在农业农村经济中,单位土地产出效益和劳动生产率最高的是畜牧业。农民种植农作物,一亩地可获收入1000—2000元左右,发展水产业,一亩地可能获取收入2000-4000元左右,而发展畜禽养殖业,一亩地农民可纯收入3-6万元。实践证明,发展现代畜牧业,是调整农业结构,在有限土地资源上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
(二)加快发展畜牧业,是有效增加城乡居民肉食品供给,保障国家食物安全的客观需要。
“民以食为天”。去年猪肉市场的波动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中央、国务院、省委、*府高度重视,提出了“猪粮安天下”的口号,制定了一系列扶持生猪生产发展的*策措施。猪肉等畜产品的有效供应关系到国计民生,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荆州作为传统农产品生产大市,有责任为“猪粮安天下”作出应有贡献。过去讲“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现在是“碗里有肉,心里不愁”。国家的粮食安全不能出问题,但现在看来,光有粮食还不够,还要有肉、有蛋、有奶,“猪粮才能安天下”。发展经验表明,食物消费结构由谷物类产品主导转向动物性产品主导再转向生活质量类产品主导,即由吃饱、到吃好、再到吃自己想吃的食物,是收入水平提高后城乡居民食物消费结构的两次重大转换,这种转换带动着农业产业结构不断升级。从消费趋势规律看,随着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推进,人们收入水平提高,对肉食品消费的需求必将随之增加。所以,我们长期以来坚持的“国家粮食安全”的概念也应该扩展为“食物安全”,既要包括禾本科的谷物,又要包括其他主要动植物食物的安全,要树立大食物观,既要切实加强农业和粮食基础地位,又要重视肉、蛋、奶等畜产品生产。
(三)加快发展畜牧业,是加快发展县域、乡(镇)域经济,形成区域特色的现实需要。
我市是典型的农业大市,农业农村经济在县域经济总量中占有较大分量。县域经济的发展必须根据资源禀赋,遵循“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的原则,注重发挥比较优势,突出重点产业、特色产业。我市是畜牧业大市,县域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畜牧业和畜产品加工业,特别是要大力发展畜产品精深加工。
从我市发展畜牧业的自然资源来看,全市每年有8.2亿斤早稻、40万吨饼粕可用来发展畜禽养殖;有大小水面150多万亩,理论上可发展水禽10亿只;有秸秆400多万吨,理论上可载牛100万头;有江堤林带2000多公里,洲滩草场200多万亩,可供发展养鸡、养鹅1亿只以上,将这些资源合理利用,可新增畜牧业产值125亿元以上。从县市来看,松滋以生猪为重点的畜牧业已占该市农业农村经济的半壁江山,江陵、石首、监利、公安、荆州区都达到20%以上。从乡镇来看,八宝、老城、南海等生猪养殖大镇,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50%以上。从外地经验来看,畜牧业也可以成为壮大县域、乡(镇)域经济的“增税”产业。河南双汇集团的发展,不仅带动了漯河畜牧业生产的快速发展,而且2007年纳税就达13亿元,占漯河市税收收入的近1/3,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大发展,直接间接带动了150多万农民就业,实现产值400多亿元,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
(四)强化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是确保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
畜牧业是一个极具疫病风险的产业。国内外无数实践证明,重大动物疫病的发生和流行是畜牧业发展的主要威胁。一旦动物疫病大面积爆发流行,将会使畜牧生产造成毁灭性的打击。可以这样说,畜牧业“效益在规模,成败在防疫”。这个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而且动物防疫不仅直接影响畜牧业生产和畜产品质量安全,更关系到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关乎国家声誉和社会稳定。特别是在当前高度重视以人为本,加强社会风险危机管理和社会公共安全管理,构建和谐社会的形势下,重大动物疫病的预防与控制已成为社会关注的重大敏感问题之一。提高重大动物疫病常年防控和快速应急反应能力已经成为社会公共卫生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当前的紧迫任务,是畜牧生产发展的根本保障。
二、强化措施,全力做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
(一)强化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责任制。按照国务院规定,各级人民*府对本地区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负总责,*府主要领导是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直接责任人。各地要认真落实防控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重点是建立和完善强制免疫、疫情报告、应急处置、检疫监督四大责任追究制,系统构建动物防疫工作责任体系,逐步建立分工明确、责任具体、追究有力的管理体系。要严格按照责任制开展工作,做到一级抓一级,确保各项防疫措施落实到位。对因免疫不到位、疫情报告不及时等造成重大动物疫病发生或扩散蔓延的,要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二)强化部门协作,坚持联防联控。各地要加强对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舆论宣传,普及防疫知识,增强公众依法防疫意识。要加强部门协作,坚持联防联控,切实加强对动物饲养、屠宰、加工、储藏、运输、经营等各环节的全程监管。交通和公安部门要大力配合畜牧兽医部门,充分发挥公路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站的作用,加强对畜禽产品运输的检查,发现可疑疫情及时报告。农业部门要配合财*部门协调落实好防疫资金,提前做好疫苗采购工作。工商部门要加强市场监管,加大对违法畜禽及产品交易的打击力度。商务部门要加强定点屠宰的管理,防止屠宰环节疫情扩散。卫生部门要做好人感染禽流感病例的预防工作。林业部门要做好对候鸟迁徙情况的监测,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三)强化应急准备,果断处置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各地要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强化应急队伍,加强培训和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要做好物资、资金、技术、人员保障,及时储备足量的疫苗、消*剂、消*器械、防护用品等应急防疫物资,做到常备无患。要始终保持高度警惕,做好应对突发禽流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疫情的充分准备。一旦发生疫情,要根据《荆州市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规定处置。
(四)强化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督促检查。各地要制定督办检查方案,针对薄弱地区、薄弱环节,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有目的地开展经常性的督办检查,按照“领导到位、责任到人,冷链到底、疫苗到员,档案到户,标识到畜”的要求,督促落实免疫、检疫、消*、应急管理等各项防控措施。要建立各项督促检查制度,加强调查研究,对防控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整改,消除隐患。今后要紧紧围绕控制、扑灭重大动物疫病、保障畜产品有效供给和维护公共卫生安全开展防控督查活动。坚持市督查县,县督查乡,层层有人管,一级抓一级的督查机制。重点查免疫密度,指导基础免疫;查疫情监测,提高预警能力;查检疫消*,防止病源扩散;查边境防堵,防止外疫传入;查体系队伍,促进体制改革。今年开始,全市将认真进行督办检查和考核并据实通报。各县市区人民*府还要加快推进畜牧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继续加大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资金投入,落实各项动物防疫保障措施,健全和完善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和畜产品安全监管体系,增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手段,全面提升动物防疫和畜产品安全工作水平。
三、突出重点,强力推动畜牧大县、大乡(镇)建设
畜牧大县、大乡大镇建设的标准已经明确,在发展思路上,各地要坚持“区域经济特色化,特色经济规模化,规模经济产业化”的发展思路,结合自身特色,突出重点,把握关键,强力推动,确保今年全市有3-4个乡镇率先进入全省生猪大镇行列,1-2个进入家禽大镇行列,2-3个县市区进入全省大县行列。
(一)突出优势产业,推进区域化布局。特色就是优势,特色要形成规模、形成区域。每个县市区、每个乡镇都要结合自身实际,立足资源,突出特色,调整产业规划,确立主导产品,明确主攻方向。按照“宜猪则猪”、“宜禽则禽”的原则,各自发挥特长,各打各的优势仗,加快发展一批畜禽养殖大乡、大镇、大村、大场、大户,努力形成畜牧业区域特色。就全市而言,重点发展生猪、蛋禽、肉禽三大主导产业,建设五大区域特色板块。一是以松滋老城、陈店、八宝、荆州区弥市、公安埠河、斑竹垱、孟溪、石首东升、桃花山等乡镇为重点区域的江南300万头生猪大板块。二是以荆州郢城、江陵三湖、监利大垸、新沟、洪湖峰口、曹市等乡镇为重点的四湖流域200万头生猪板块。三是以荆州区、沙市区、荆州开发区为重点的3000万只市郊家禽产业大板块。四是以洪湖、监利、公安、江陵为重点的1000万只水禽大板块。五是以监利分盐、红城、江陵秦市、石首桃花山等乡镇为重点的2000万只肉禽板块。
(二)突出发展方式转变,推进规模化养殖。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是现代畜牧业的基本特征。畜牧大县、大乡大镇,首先畜禽总量要大,规模要上去,单靠一家一户散养形成不了气候,就必须大力发展规模化养殖,转变发展方式。各地要以开展生猪“万户百头”,蛋禽“万户千只”,肉禽“千户万只”等规模养殖活动为重点,引导有一定经济实力和畜禽养殖基础好的农户、养殖专业户从种植业中分流出来,专门从事畜禽专业化、规模化养殖,力争到2010年,每个畜牧大乡(镇)分流10%的农户专业从事畜禽规模化养殖,建设一批畜牧业大乡、大村、大组、大户。一是加快畜禽养殖小区建设进程,推进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坚持合理布局,科学规划的原则,按照“六统一分”(统一规划设计、统一建筑模式、统一畜禽种类、统一防疫消*、统一饲料用药、统一粪污处理和分户核算)的要求,2008年,全市畜禽养殖小区新增100个,总数达到200以上,其中每个畜牧大县新建畜禽养殖小区15个以上,每个畜牧大乡大镇新建5个以上。二是大力发展规模养殖场和专业大户。采取扶持*策和有效措施积极鼓励现有规模养殖场进行改扩建,同时不断引导、培植有一定经济实力的企业(集团)和个人投资建设种源和养殖基地及大中型规模养殖场,使其逐步成为畜禽生产的主体。2007年已纳入省以奖代补计划的在建9个万头猪场,9月份要全部建成投产并通过验收,同时尚未纳入计划的在建的万头猪场争取年内建成,力争全市万头以上规模的猪场发展到20个以上,万只以上的禽场发展到300个;全市生猪规模化养殖率达60%以上,家禽规模化养殖率达70%以上。三是加快设施畜牧业建设进程,不断提高单位面积畜禽集约化生产水平。
(三)突出健康养殖,推进标准化生产。各地要把推广畜牧业标准化与生产示范结合起来,与畜牧业产业化结合起来,与体系建设结合起来,促进优质畜产品生产发展。要大力推广标准化生产模式。生猪大乡(镇)重点推广“标准化养猪150、500模式”,生态养猪“1321”、“1244”、猪—沼—果(菜)等模式;养禽大乡(镇)重点推广“肉鸡452模式”、“蛋鸭325模式”等标准化养殖模式。全市今年生猪“150模式”猪舍要新建500栋以上,“500模式”猪舍20栋以上。养禽大镇要依托龙头企业,通过“五统一模式”(统一禽舍设计、统一鸡苗、统一饲料、统一药物、统一回收产品),实行订单生产。各地要将建设任务细化分解落实到乡镇、落实到养殖企业(户)。每个县市区都要办好5-10个,畜牧大乡大镇要办好3-5个标准化养殖示范场、示范小区、示范规模户。
(四)突出培植龙头企业,推进产业化经营。龙头的带动,是保证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和增强地方经济实力的关键。从我市过去乡镇抓特色经济的成败教训来看,没有龙头的带动,再好的产业甚至再有优势的产业,也不能持续发展。这方面的例子,像过去监利福田养鹅,石首高基庙大棚养鸡,监利月亮湾,石首调关的蛋鸭,松滋南海养鹅,江陵种草养羊等,一时的辉煌之后是大滑坡,留下的是遗憾。从山东、河南的发展经验来看,即使没有明显优势或传统养殖习惯的地区,只要有了龙头企业的带动,照样可以实现畜牧业的超常规发展,后进地区照样可以成长为先进地区。石首市这两年家禽发展突飞猛进,关键在于有个家禽产销合作社;荆州区敢于创建全省畜牧大区,关键在于有正康、宇祥、娄氏、银信等几个龙头企业;松滋市过去几年生猪产业基础一直比较好,关键就在于全市有400多人的大小生猪运销专业户。监利这几年家禽生产大发展,得益于温氏集团的成功引进。江陵秦市家禽发展快,离不开陈氏两兄弟带动。因此,各地一定要牢固树立没有龙头企业大发展就不可能有产业大发展、缺乏龙头企业带动的产业是难以持续发展的产业、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等观念,一方面积极寻求引进大型加工型龙头企业落户荆州、落户县市区、落户大乡大镇,一方面要支持本地龙头企业发展壮大,要积极解决种、料、销、加等产前、产中、产后等环节问题,提高为企业服务的水平。
(五)突出种源生产基地建设,推进畜禽品种良种化。
创建畜牧大县,建设畜牧业大乡(镇),种苗供应是基础。种源不足一直是制约我市畜牧业快速发展的瓶颈。各地务必高度重视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一是要抓紧实施畜禽良种工程,重点抓好畜禽良种选育和扩繁工作,建设畜禽良繁基地,提高自主繁育和供种能力。每个乡镇都要结合能繁母猪补贴、保险*策,制定畜禽良种补贴制度,采取县、乡镇、养殖场(农户)各一点的办法,对农户新引进的畜禽良种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实行良种补贴,加大品种改良力度,大力发展母猪养殖专业村、专业组,建立自己的种源供应基地,满足生产大发展的需要。二是抓好畜禽良种生产技术推广。严格执行《畜牧法》,加强对种畜禽生产、经营的监管,加快良种繁育速度,提高供种质量,重点指导种畜禽生产企业和专业大户推广应用人工授精、早期妊娠诊断、促排卵和幼畜保护等繁殖技术,提高母畜受胎率、产仔率和幼畜成活率,增加种苗供应数量,提高供种质量。规模养殖场要大力普及推广自繁自养技术,降低外购仔猪带来的疫病等风险。
(六)突出创造良好发展环境,制定落实扶持*策。
传统农户分散养殖主要以简单再生产为主,现代畜牧业要求的是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的生产,在用地、资金、水电路等生产要素配置上,与传统农户散养有根本区别。如建设1栋生猪150模式猪舍,占地面积要达到220m2,资金投入要达到22万元,而我市大多数农户的投资能力有限,靠农户积累投入,远远不够。解决土地、资金等生产要素的配置,必须要由县乡*府协调完成。各地要切实研究制定*策,做好土地调整、信贷支持等相关工作,扶持规模养殖发展。同时要加强畜牧业服务体系建设,强化畜牧业发展保障能力。要加快建立与规模养殖发展相适应的动物防疫体系,畜牧大乡(镇)以钱养事经费要重点向畜牧业倾斜,确保1/3以上用于动物防疫工作和畜牧养殖技术推广。要建立县、乡畜牧技术推广体系,县市区成立畜牧技术推广站,畜牧大乡、大镇至少落实1个从事畜牧技术推广的人员,为畜牧业发展技术、信息服务。
四、落实责任,确保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和畜牧大县、大乡(镇)建设取得实效
(一)强化领导,落实责任。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和畜牧大县、大乡(镇)建设,县、乡(镇)*委、*府是主体。各县市区*府要成立领导小组,切实加强领导,乡镇*委、*府要成立专班,切实落实责任,真正把发展现代畜牧业作为乡(镇)域经济的重要增长点、支柱产业来对待,作为一把手工程,重点研究,狠抓落实。
(二)强化服务,抓好发展。县市区*府要协助乡镇做好规划修编、土地调整、信贷支持、种源建设等,为畜牧业大乡(镇)建设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发改、招商、国土资源、财*、交通、环保、金融、保险等相关部门要切实为创建畜牧大县、建设畜牧大乡(镇)提供优质服务,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形成以大服务促进大发展的合力。农业(畜牧)部门要切实搞好动物防疫技术指导,市场信息发布等方面的服务,加强调查研究和检查督办,及时了解畜牧大县、大乡(镇)创建工作动态,为*府当好参谋。乡镇以钱养事经费要向动物防疫工作上倾斜,确保有钱干事,有人干事,确保动物防疫工作应免尽免,不留空档,切实解决老百姓养得起,死不起的问题。
(三)强化督办检查,严格考评。今年市委、市*府把畜牧业振兴工程作为了全市农业农村工作的考核内容之一,为推动畜牧大县建设,年底根据统计数据,对年出栏10万头以上的前3名生猪大镇、出笼家禽300万只以上的前3名家禽大镇实行授牌奖励。各县市区要对照畜牧大县、大乡建设条件,制定发展目标和措施,逐项细化,层层分解落实,要把畜牧大县、大乡建设工作纳入考核乡镇*委、*府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内容,实行年底考核结帐。全市将对畜牧大乡大镇建设工作进度实行双月通报制度,各地要按照要求,及时将行动情况报市畜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