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从流入到留下新华社客户端 [复制链接]

1#

从长远看,随着我国新出生人口数量呈现下降趋势,未来增加城市发展活力、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尤其需要新市民。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张静编辑顾佳贇

江西籍外来工毕红梅(左)和家人在晋江市内的新居里整理窗帘(张国俊/摄)

5月11日,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发布,流动人口为3.76亿。其中,跨省流动人口为1.25亿。与年相比,流动人口增长69.73%。人口流动趋势更加明显,流动人口规模进一步扩大。

从改革开放以来农民工群体的出现,到新型城镇化建设全面推进。从“离土不离乡”到成为新市民,中国人一直在“进城”的路上。

英籍加拿大作家桑德斯在其著作《落脚城市》一书里,将人类由乡村向城市的迁移视为扭转人类的大机器,它创造了经济社会的活力和可持续性。

在中国,改革开放后,经济社会的发展引发人口流动和聚集,务工者的双手撑起钢铁森林,成为城市马达最重要的转子之一。但很长一段时间内,在流入地,他们未完成享受到与户籍人口一致的教育、住房等公共服务。

随着户籍制度改革的推进,目前绝大多数城市已经放开或放宽落户限制,但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推进程度在各城市之间仍相差甚远。而这种均等化,正是外来人口能转化为新市民的关键所在。

成为新市民,从流入到留下,从落脚城市到融入城市,“进城的转移人口入城镇户籍,入城镇户籍的转移人口全面享受市民权利,不受显性的和隐性的身份歧视”——南京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洪银兴认为,这是中国城镇化2.0阶段的重要目标。

何为新市民?

“流动中国”始于上世纪80年代,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中,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向城镇转移,沿海城市、内陆大城市、部分小城镇快速发展。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政策带动了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供应了大量就业岗位。

进入上世纪90年代,沿海城市基础建设快速发展,劳动力需求陡增,“民工潮”爆发,到年已经形成了近1亿人的农民工规模。但受户籍制度限制,农民工无法真正在城市里安家落户,出现大量“进厂不进城”现象。

“经济原因是当前中国人口迁移流动的主要动机,大量劳动力从农村流入城市,但户籍制度又将其排斥于‘市民’之外。”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研究员林进龙分析。

年,国家出台政策,允许在小城镇合法稳定居住与就业的农民落户,建立和完善试点小城镇的新型社会保障体制。新政促进了农村人口向小城镇迁移,多地同时开始尝试将户口与背后的部分权益进行剥离。

年,中国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相差达到16.21%。大量移民身在城市但并未落户,这一人数庞大、广受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